辽军顺利布置好火炮,怕是营寨就危险了。
清晨时分,一夜未睡的范仲淹总算是走出了营帐,恰好提举常平司田佑从外面走了过来跟他说道:“相公,新一批的粮草到了。”
“嗯,这封信你差人送去代州,让河东路转运使张尧佐即刻去办。”
“是。”
田佑应下,随即看向天空道:“最近天气变得阴沉了起来,怕是会下大雨。”
范仲淹也抬起头看了一下天际,十月下旬的幽燕之地已经入冬,万物枯寂,远处的燕山山脉正被笼罩在阴云当中。
虽然没有下雪,也没有下雨。但大地枯黄一片,在凌厉呼啸的北风当中,军旗招展,草屑、落叶四处乱飞,似乎在告诉地上的人们——凛冬来了。
“下雨对我们确实不利,所以要速战速决了。”
范仲淹眺目看向东方,目光越过析津,越过蓟州,越过营州,最终投向了榆关。
那是狄青大军所在的方向。
如果再这样继续打下去,宋军取得胜利肯定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因为辽军也就这三板斧,只要处理好他们的夜袭,步步紧逼,把良乡包围起来,城里的辽军就是待宰的羔羊。
但这样做就是围城战了,会耗费很久。汉末时期,袁绍包围东武阳足足一年才杀死臧洪。唐中期睢阳之战叛军包围睢阳长达十个月才最终破城。
如果辽军死命坚守,不肯出来与他们野战,那谁也不知道辽军城内有多少粮食,谁也不知道这场战争要打到什么时候。
所以要想快速获得胜利,便只能用奇招。
这奇招,便是狄青。
十月中旬,榆关城上,轰鸣的炮火退去之后,就只剩下城上宋军粗重的喘息声音。
这是狄青抵达榆关后的第六日。
在这初冬时节,宋军穿着厚实的棉衣,脸上汗如雨下。
很多人身上都凉飕飕的,汗水落下没多久就又被冷却凝固,与棉衣黏在一起,散发着难闻的臭味。
可没有人洗澡,也没有时间洗澡。
不少人即便是吃饭也最多匆忙扒拉两口,灌一嘴随身携带的水壶,然后就继续投入战斗。
宋军出动一万人,但实际上真正在战斗的只有不到三四千。
有部分人需要操纵船只在河面航行,有部分人需要搬运各种火药炮弹器械,还有的人则在船上做后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