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不想冒险。中原王朝数百年都没能灭掉的国家,他们不信圣人就能灭掉。”
“更何况还有隋炀帝的前车之鉴,大家就更不想冒险,维持现状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好的事情。”
“殊不知,太平不是妥协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李世民忍不住击桉赞道:“说得好,太平从来都不是乞求来的,而是靠武力打出来的。”
“若无我大唐将士南征北战,平定突厥西域,哪有现在的太平天下。”
陈景恪话锋一转,道:“但群臣的担心也不无道理,高句丽确实是一个很强的国家,想要打败他很难。”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圣人需要想清楚高句丽的优势所在,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目标,方才能发动这一战。”
李世民听出了他的话外音,道:“哦,你认为我此战不能胜?”
陈景恪点点头,又摇摇头道:“此战能胜,以大唐军队的战斗力,又是陛下亲征,大胜可期。”
“但想灭其国很难,更大的可能是打下高句丽的几座城池,消耗他们的国力。”
他是根据前世的历史记载来反推的这个结果,到也不全是胡诌。
李世民眉头皱起,很显然这不是他想听到的答桉。
陈景恪自然也知道这一点,就说道:“而且我也觉得圣人并未做好完全准备。”
李世民并未生气,而是问道:“你以为我哪里没准备好?”
陈景恪回道:“首先圣人对进攻高句丽的战略计划上不甚清楚,或者说你的计划并不能完全发挥出大唐的实力。”
“我斗胆猜测一下你的战略计划,必然是水陆并进,你亲帅大军从陆地发起进攻。”
“然后派遣一支水师从海上登陆攻击侧翼,最后两军在某一地点合兵一处,一举灭亡高句丽,可对?”
李世民眼皮子直跳,这确实是他的计划,竟然如此轻易就被陈景恪给猜到了。
别看只是两三句话,没有细节。对于真正的用兵高手,有这几句话就足够了。
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道:“继续说。”
陈景恪仔细回想前世高句丽之战的细节,虽然能想起来的东西不多,但大体还是知道的。
李世民两路发起进攻,结果两路全部受挫。他亲帅的大军被一座城池给拦住,最终导致计划破产,不得不在冬季到来前撤军。
根据后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