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道:“还没有,中南半岛诸国正如陈景恪所言,非常的慵懒,虽然土地产出高,却并未有多少存粮。”
“诸国的国主、商人想要收集粮食,也需要一些时日。”
李世民嘴角一阵抽搐,老天真是不公平,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竟然养出了一群懒汉。
“让他们的国主督促百姓种植更多的粮食,以供我大唐所需。”
长孙无忌回道:“我们的使节已经转达了圣人的旨意,诸国国主皆欣然领命。”
确实是欣然领命,毕竟‘无用’的粮食能从大唐换取各种奢侈品,对他们来说实在太划算了。
让治下的百姓播种的时候多撒一些种子就可以了,简直不要太轻松。
李世民脸色好转了一些,道:“第二批粮食就不要运送到关中来了,送到涿郡即可。”
长孙无忌心中一动,道:“圣人决定要征讨高句丽了吗?”
李世民郑重的道:“对,你不会也要劝阻我吧?”
长孙无忌苦笑道:“我确实想劝阻圣人三思后行,但我也知道谁都劝不住,所幸也就不劝了。”
李世民眼神里浮出一丝笑容,道:“还是辅机懂我啊。放心,我从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现在又有了中南半岛的粮食,无劳民伤财之忧,此战我必胜之。”
长孙无忌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远征辽东最惧怕的无非是两点。
第一打不赢怎么办?太子造反已经让李世民威望大降,如果征讨高句丽在失利,恐怕问题会更大。
第二就是怕损耗太大,酿成隋炀帝征辽恶果。现在有了中南半岛的粮食,就不用从国内征粮,免去了民不聊生之忧。
所以他现在也不再如历史上那般反对征高之事了。
事实上原本历史上他作为李世民的心腹,也没有太过于表态。
只不过他让自己的盟友褚遂良发声反对此事,自己藏在幕后,以此来避免和皇帝之间产生芥蒂。
后来见李世民心意已决,就开始全力谋划征高之事,确保战事顺利。
他能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可不全是因为长孙皇后的关系。
两人又商量了一下征高的细节,才结束这个话题。
李世民又拿出一张纸递给他,道:“看看这个。”
长孙无忌双手接过,只看笔迹就知道是陈景恪所写,心中不禁想到,这人又搞什么幺蛾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