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清楚的接收到写书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基本上不会产生歧义。
这本书虽然名为耳目精要,实际上介绍的不只是五官科的疾病,而是从整体开始做系统的介绍。
先让人对整个身体有了基本了解,然后再着重介绍五官方面的疾病。
包括患病的原因,治疗的方向,具体药方,不同症状的辨证用药等等。
身体是一个整体,很多时候五官方面的疾病,其实并不是五官自己出了问题。
很可能是五脏六腑等方面出了问题,只是症状体现在了五官方面。
想根治这种病,就要把五脏六腑那边调理好。
所以,这本书表面是治疗五官科的医书,实际上是一本内科医书。
凡是会造成五官出问题的疾病,都在他的治疗范围内。
而陈景恪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这种最基础的医理知识。
就像是在全真教时候的杨过,表面看背了一肚子的武功秘籍,可是却没有人告诉他最基础的‘练法’。
不懂练法背再多秘籍也没用,连门都进不去,一点内力都练不出来。
他背了一肚子的医书,医理方面的死知识也背了很多,可缺的恰恰就是解读的方法。
显得罗里吧嗦的耳目精要,恰好完美的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之前关于关于医理方面的种种疑惑,都在这一刻得到了解答,这让他如何能不高兴。
越看他就越兴奋,有时候看到高兴处,甚至会激动的击桉叫好。
蒙安、冯保、依荷等人见此就知道陈景恪获益匪浅,对他和太医署的人交换医术再无一丝芥蒂。
毕竟自家三郎的医术已经高到这种程度了,能让他再进一步的,显然对方拿出来的也都是好东西。
既然是好东西,那交换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陈景恪这么高兴是因为最基础的医理知识。
嗯,这么说也不对,医理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最核心的知识。
百分之九十九的医生都只会照方抓药,能掌握医理的凤毛麟角。
否则古中医理论也不会接近失传。
但陈景恪不是普通医生啊,他是创造了种种奇迹的名医,谁都想不到他竟然对医理一知半解。
就连姜子安都想不到这一点,看到陈景恪这么激动,他心里既骄傲又感慨。
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