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恪才迁来长安没多久,剩下的还没来得及注释。
把道德经放下,又拿起别的书翻看了一下,发现都是崭新的还带着墨香,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这么多典籍,第一本注释的就是道德经,在他看来也是另有深意。
很可能陈景恪主修的就是这部书,或者这部书和他的师承有很深的关系。
如果陈景恪知道他的想法,肯定会说,这就是老狐狸的心思吗?果然缜密啊。
尤其是脑补能力更是强大,都省去了我的解释。
他第一本就注释道德经真没有那么复杂,就是对这本书最熟悉。
还是那个原因,为了练习赵孟頫的楷书临摹了不知道多少遍道德经。
写的多了就会想着去了解含义,于是在网上搜了好几个解读版本进行学习。
可惜他并不知道长孙无忌在想什么,见他先是翻看道德经,又接连翻了几本书,就说道:
“这些书都是来长安之后买的,因为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读,只有道德经读了有三分之一。”
长孙无忌了然的点头,把手里的论语放下,问道:“这断句的方式倒是挺有新意,不知景恪从何处学得?”
陈景恪回道:“乃是在梦中所学。”
长孙无忌又问道:“对道德经的解读和注释也是如此吗?”
陈景恪点头道:“是的,我一身所学皆是如此。”
长孙无忌转身看着他,从抽出那三页纸道:“这也是梦中所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