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到大元皇帝的耳朵里,自是对郝经不利。这样一来,反而苦了这对苦命鸳鸯。
谢太后说:
“好,不参加也好,那这样,我大宋派贾太师和瑞国长公主担任和谈大臣,一切和谈事宜贵使可以与他们商议,当然,如果大元一些合理范围内的要求,我大宋也是可以满足的。”
在场的章鉴、王轮、陈宜中等重臣都是面面相觑,大宋自开国以来,虽然多有太后临朝听政,但公主从未参政,今天算是破了先例。不过大家都没人出来反对,一是大家都清楚长公主和郝经的关系,这是太皇太后在为他们制造相处的机会,二是长公主宽厚仁慈、早有贤明,长公主参政,大臣们也没有意见。
不过,此时贾似道的心绪一阵翻腾,虽然他清楚长公主参政是太皇太后为了给长公主和郝经制造相处的机会,但这个先例一开,自己就要被分权了,这不是一个好的开端。
这次在半路截杀郝经没有成功,自己还受了重伤,至今胸口的伤势还未痊愈,他就怀疑大宗师级别的高手一定是长公主派来的。长公主既然能请来大宗师,可见她背后的势力绝非一般。虽然表面上长公主不问政事,但也绝非她表面上那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既然不能从长公主那里讨不来半点好处,可以从她身边的人下手,于是,我张君桂就成了双方争斗的牺牲品,稀里糊涂地被抓进司院大牢。
作为右丞相的章鉴和贾似道是死对头,如果章鉴拿到了贾似道的把柄,自己的好日子怕是要到头了,贾似道一时间惶恐不安。
但让他困惑不解的是郝经并没有当面拆穿他当年谎报功绩,私自议和的事情,他将我抓进刑部大牢除了牵制长公主,还有就是要将我作为对付郝经的筹码,让郝经投鼠忌器,如果郝经说出他当年的丑事,作为右丞相的章鉴肯定要彻查到底,自己这个乌纱怕是要不保了,贾似道自然不敢冒这个险。
将我的小命攥在手心,郝经和长公主行事就该掂量掂量了。
不过,看今天郝经的作为,仔细一琢磨,贾似道就恍然大悟了:
郝经此次来宋,本来就是来议和的,如今天下局势,元强宋弱,早已不是十年前的格局了。况且若不是北元苦苦紧逼,大宋想议和的人不再少数,只是没人敢提,怕招致骂名。如果太皇太后提出了议和,朝臣谁敢反对,如果郝经将当年之事说出,只能为和谈增加变数。况且如果郝经把我扳倒,换章鉴来主政,两国的和谈是否还能顺利推进还是两说之间,郝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