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三年,九月初的一个中午。
繁阳亭外来了一个骑马的青年,年约二十,穿着袴褶,头上没有带冠,只裹了帻巾,腰间悬挂了一柄环首刀。袴褶是外来货,来自游牧民族,形似后世的上衣和裤子。
他名叫荀贞,是新任的繁阳亭长。
虽已入秋季,但所谓秋老虎,天气还是很热,荀贞又在日头下赶了小半天的路,额头脸上都是汗涔涔的。在亭舍前,他勒住了坐骑,拽着袖子擦拭了下汗水,转目四顾。
和帝国境内绝大多数的亭舍一样,繁阳亭也是地处要道。
在亭舍楼前,是一条笔直宽阔的官道,也正是他来时走的路。
官道两侧则是大片的麦田。
今年的年景不错,入秋之后,雨水较足,地里的冬小麦郁郁葱葱,风一吹,青色的麦苗起伏不定,一股清香混着热气扑鼻袭来。远远地可以看到有三三两两的田奴徒附穿着犊鼻裤,光着膀子在其间劳作。
才过日中不久,路上车马来往行人颇多。
有单衣布履的儒生,有衣服文采的商人,也有穿着黑衣或白衣的黔首。因为世道不宁道路不靖,行人多随身佩戴短刀长剑。
荀贞偏转马头,给一辆对面行来的牛车让开道路。
车内坐着一位高冠博带的老年儒生,衣袍整齐,文静安详地坐着,旁边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两边交错时,小孩子好奇地看了看荀贞。
小孩儿肤色洁润,如粉雕玉琢,小大人似的挺着腰杆,跪坐车篷下,甚是可爱。
荀贞友善地还他了一个笑脸。拉车的牛身上以及车轮车身上都满是尘土,风尘仆仆的样子,看来走的路不近,这老者大约是从外地来,带着孙儿往城中访友去的。
顺着官道直走,数十里外就是颍阴县城了。
颍阴今许昌地处腹地,隶属颍川郡,人文荟萃,城中最著名的有两大姓,一个刘氏,一个荀氏。刘氏乃前汉济北贞王之后,荀氏则是战国时儒学大师荀况的后裔。
荀贞即出身荀氏。
在多年前的一场大疫中,他的父母相继亡故,只剩下了他一人,承祖上余荫,家中有宅院一区,良田数百亩,与族人相比,比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