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之所以在此时面见陛下,是有一件紧急军情,要面奏陛下。”
周亚夫是太尉,掌管全国一切军队。能让他过来禀报,这件事定然小不了。
刘荣收起笑容,脸色凝重询问:“边关出事了?”
周亚夫拱手一拜:“是的陛下。”
“前方军报,李广、公孙贺部皆有匈奴重兵布防,蓄势待发。”
“左贤王部亦派出使节,说单于本部会同其他诸王领军二十万,要在大漠与左贤王进行决战。”
“军情紧急,臣不敢耽搁,特来禀告陛下。”
刘荣眉头一皱,暗自思量。
虚报兵马,这是管用的伎俩。正所谓兵不厌诈,伊稚斜派出二十万大军是不大现实,十几万人马还是有可能的。
虽然如此,左贤王那里,依旧压力山大。单于本部,一向是精锐的代表。其他诸侯王,无法比拟。
刘荣没有回答,反问周亚夫:“依太尉所见,此时朝廷该当如何?”
周亚夫扶须冷笑,道:“左贤王叛乱,伊稚斜讨伐他那不过是早晚的事。”
拱手一拜,周亚夫正色道:“匈奴内耗,这是我大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之事。”
“臣窃以为,当此之时,朝廷大军不妨佯作出击,给左贤王以信心。”
“给他与伊稚斜决战的胆量。”
刘荣沉吟片刻,看向他:“太尉的意思是,朝廷作壁上观,让他们两家作战?”
周亚夫笑道:“正是如此。”
前些日子洪水泛滥成灾,朝廷一直忙于赈灾。军队,也派去不少。
此时和匈奴大战,确实也有困难。
轻易之间,不可出兵。
让他们鹬蚌相争,不失为上策。
周亚夫坐直了身子,虎目微睁:“匈奴分裂,有利于我大汉而不利于敌人。”
“这一点,伊稚斜再清楚不过。”
顿了一下,周亚夫接着说道:“所以,他才会趁我大汉洪涝之机,想要大举进攻左贤王部。”
“臣以为,除了坐山观虎斗之外,还需时刻注意战事。左贤王倘若败北,朝廷大军则要适时出击单于本部。”
“让他们保持不胜不败,又时刻战事胶着。这样一来,我大汉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待局势有变,朝廷便可令王师至讨,到时候定能一击而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