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被全天下人都抛弃了一般,痛彻心扉。
“宣,太子~”
宣读之声不绝于耳,打断了刘武的思绪。只见不远处,刘荣在正午的灼灼皓日的照射下,缓缓而至。
“儿臣刘荣,拜见父皇,拜见皇祖母。”
刘荣来到中央,徐徐行礼。
“起来吧。”
刘启脸上挂着笑意,笑呵呵点头。
“谢父皇。”
窦太后招招手,示意刘荣过来说话。刘荣看了眼刘启,后者点点头。经过刘启同意,刘荣这才上前,来到窦太后身边。
窦太后让人准备榻垫,邀刘荣坐在旁边说话,刘荣赶忙拒绝她的好意。
“孙儿谢过蒙皇祖母垂怜,只是礼不可废,皇祖母见谅。”
刘荣的话,不但刘启,就连下面衮衮诸公,莫不赞叹不已。
不但知进退,而且宠辱不惊,时刻律己,没有丝毫僭越的意思。
窦太后慈祥的笑笑,没有坚持,让人在下首设了坐塌。
刘荣拱手谢座,这才在窦太后右手边坐塌下来。
刘荣坐下后,窦太后拉着他的手问道:“老身方才听皇上说,太子做了一篇绝好的诗赋?”
刘荣谦逊的笑笑,说道:“愧蒙皇祖母褒奖,孙儿只是见灞河之水滔滔而过,心中有感而发,胡乱想的,当不得真。”
窦太后摇摇头,并不赞同:“荣儿太谦虚了,好就是好。老身刚才也听了一遍,确实是难得的佳作。”
转过头,对刘启说道:“皇上说是吧?”
自家孩子写出了好诗赋,得了别人夸奖,面子上有光,自然不会反对太后的话。
“您说的不错,刘荣做的诗赋,还不错。”
眉头一皱,冷哼一声,窦太后语气中有了几分斥责:“什么叫还不错?老身听了这么多年诗赋,觉得就数我家荣儿写的好!”
刘启哑然失笑,赔笑道:“是是是,您说的对,刘荣写的很好。”
窦太后这才满意的转过头,笑着问刘荣道:“老身听你写的诗赋,好像韵律上,跟以往的诗赋略有不同?”
窦太后的话,这才让众人反应过来,不少暗自抄录下来的大臣,纷纷摊开书简,发现确实是这样。
众人的目光,全都看向了刘荣,等他开口解释。
刘荣暗自叫苦,暗道一声:抄袭一时爽,事后火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