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一个“二王三恪”的待遇。
如果不想,那就自己选一个新皇帝上台。
要是选不出,就由百姓自己组建新的内阁上台。
总的来说,这不是君主立宪制,而是一种新的制度。
之所以设置这种制度,也因为这是皇帝、士大夫、百姓都能“接受”的一种制度。
当然,这种接受不是指大家都同意,而是多方妥协的结果。
有大明经济圈在,不管是上来的人想做皇帝还是内阁首辅,他们都不会愿意舍弃这个可以每年带来巨大收益的“聚宝盆”。
想要这个盆,还想让藩王接受他们,那就只有让皇室做中间人。
除非政治白痴,不然大明皇室即便退位成了“王爵”,也依旧是一个香饽饽。
相对比那价值数千、乃至数亿两银子的经济圈,每年赡养朱氏子孙的那点费用根本不算什么。
不过,这个毕竟是朱由检早年所编撰的教材,当时的他身体年龄不过十岁,心理年龄也不过四十多,并且在大明这个政治舞台的活跃时间不到一年。
因此,当时他设置的这个制度是有很多缺陷的,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诸藩可能会自立为王,海外可能会割据,陷入一种“奉朱家天子以令不臣”,和另一种“奉皇明祖训靖难”的局面。
这种局面如果爆发,而届时汉人没有征服全世界,那欧洲的政权就有喘息的机会了。
如果让现在的朱由检重新设计,他肯定能设计出一个更好的制度,不过不管是什么制度,前提都是保证朱氏子孙免遭屠戮。
“殿下,学生做错了什么?”
成德看着朱由检许久不说话,缓缓抬头,带着几丝疑惑询问。
朱由检扫视了一眼他,试图从他眼中看到些什么,但结果令他失望。
不知道是成德的伪装太好,还是他真的没有参与拉拢秦、戚两家的行动,总之朱由检没有看出来什么,只看到了恐惧和疑惑。
“燕山的官员,最近在干吗”
朱由检直勾勾的看着成德,而成德也抬手作揖,毕恭毕敬的回答:
“李德茂与张懋才等人近来都在忙着恩科的事情,至于都察院的萧道规等人,近来一直在江南一京两省奔波,都察贪官污吏,眼下已经牵扯出贪官百余名了。”
成德话里所说的这几个人,都是燕山最早一批毕业的官员,也是燕山派之中的激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