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高在心中感叹,而所想的居然是要乞休辞官。
在叶向高旁边,左光斗也在听到对方长呼一口气后看向了他。
叶向高的心思,实际上大部分阁臣都知道了。
他要是乞休的话,那么内阁首辅的位置,恐怕又要引起一连串的尔虞我诈。
眼下的京城就好像一个火药桶,什么事情都在压着。
叶向高并不是不想处理,只是他处理的方案并不符合朱由校想要的方案。
叶向高也清楚,在一些事情上,朱由检的话要比他的话好用,所以他只能留着这个火药桶给朱由检来想办法清理了。
这倒也不是说他想害朱由检,而是这个火药桶,以他的能力来说,确实无法解决。
只是叶向高不知道,朱由检不仅短时间不回来,还让人给京城送来了一个更大的火药桶。
如果他知道的话,恐怕现在就要连续上疏,请求辞官了。
“把事情宣告天下吧,让百姓也高兴高兴”
沉默许久,叶向高选择了不票拟,直接以内阁首辅的身份将圣旨同意,想让天下都感受一下复套大捷的喜庆。
对于他的做法,其他内阁成员也不敢说什么,毕竟这份圣旨和朱由检有关。
群臣的沉默,让叶向高特别扫视了一眼。
从百官的态度这点来看,相比较当初还有方从哲、孙如游,朱国祚、沈潅等一群党派魁首反对,弹劾的局面,眼下的诸党官员多少有些怯懦了。
这样的怯懦并不是好事,因为这代表的是党派的凝聚力不足。
党派凝聚力不足的话,就可能会存在一个人脚踏两条船,分别对两个党派献媚的局面。
也就是说、对于党派的打击,就不能像前几年一样,针对性的打击了。
“算了、还是留给齐王自己解决吧”
看了一眼复杂的局面,叶向高不想再多想,因为现在多想一秒,他都觉得头疼不已。
没有百官的反对,司礼监的太监就这样带着内阁、六科同意的圣旨,到礼部选择了昭告天下。
很快、一匹匹塘骑和快马将消息送往了大明两京十六省,除了旧港太过遥远以来,大部分行省都在十天左右的时间里,收到了扫套之役大捷的消息。
一时间举国同庆,百姓们由于没了辽饷的负担,生活的也更为舒服,遇到这种大喜事,自然也就有心思拉上好友,三五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