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那么多,全都押送到战场去干苦力多多少少也有些不现实。
但黄仙芝确实因为这首诗而暴怒,因而抓了、杀了不少人,这确实发生了。
就像史书上记载黄仙芝用大石碾子碎骨杀人做军粮,这肯定是后世文人妖魔化黄仙芝而编出来的。因为只要下厨做过饭就会知道,把人直接碾碎之后也只会得到屎尿、内脏、骨头渣子的混合物,根本不可能入口。
吃人,也不是这么个吃法。
用大石碾子碎骨杀人做军粮是假的,但吃人却多半是真的。
或许史书上对黄仙芝的记载有许多后世文人的夸大和虚构,真实的黄仙芝并非史料记载中那样如妖魔一般狰狞恐怖,但种种恶行,估计也绝对不会少。
原因很简单,如果他真的能够做到令行禁止、对百姓秋毫无犯,那么他不可能坐拥六十万大军却一败涂地。
有时候,人心向背就是这样简单的事情。
当年盛太祖虽然也是义军出身,却能够做到在那个年代很难做到的令行禁止,爱惜民力,不掳掠迫害百姓,也能知人善任,引得天下英雄纷纷前来投效。
若是黄仙芝也能做到,那么他即便被后世污名化,也顶多是污名化成盛太祖那个样子,而不至于变成一个除了混乱、暴虐之外一无是处的妖魔。
以上帝视角看到这一切的时候,楚歌的心中是复杂的。
作为一个现代人,楚歌当然对农民起义是抱有同情的。
因为他们都是被压迫阶层的可怜人,是在昏君佞臣的统治下,在被天灾打击之后活不下去的人,只能揭竿而起。
这个世道先不把他们当成人,他们才被迫变成了恶鬼。
可是,在看到他们的行为之后,楚歌却很难继续同情他们。
强者一怒,抽刀向更强者;弱者一怒,抽刀向更弱者。
如果说真正顺应大势的起义应该像是燎原的星火,那么黄仙芝的大军却更像是毫无怜悯、毫无目的的野火。
野火只顾着借风而起,焚烧一切,不管是好的、坏的、亮丽的、腐朽的,全都一把大火烧个干净。
而在风停了之后,野火便会熄灭,只留下一地锦绣焚成的灰烬。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野火烧毁了旧的制度,给摇摇欲坠的腐朽王朝沉重一击;可从消极的角度来看,野火极大地破坏了当时的生产,在暴虐中却并没有建立起新的秩序,反而引发了更大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