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齐朝的军人是要在脸上刺字的,这项规定起于前朝,因为大量募兵,许多兵员根本没有战斗力只能服苦役,所以逃走的士兵很多。为了防止这些士兵逃走,当时的皇帝就一拍脑门,想出了一个非常鸡贼的办法:在脸上刺字。
此时兵制的最大问题,就是它同时承担了吸纳流民和扩充军队这两种作用,两种作用混在一起,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既没搞好社会福利,也不增加军队素质,除了一点点的维稳效果,其他方面的弊端可以说是一言难尽。
而脸上刺字,就是这种兵制下的一种十分恶劣的副产品。
赵海平当然不希望自己的脸上刺字,哪怕这只是在历史切片中进行扮演。
而特刺效用,意味着他作为军中精锐,可以不在脸上刺字,而是在手臂上刺字说明自己所属的军队番号。
第二则是特刺效用选出来的兵士属于精锐,一开始就有机会成为基层的军官,起步就比其他的士兵要高一些。
这样一来,或许就能在整个靖平之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了。
赵海平来到校场,一边有基层军官负责量身高,另一边则是有基层军官负责各种各样的考核项目。
“我要考骑射!”
赵海平看着一旁的战马,自信满满。
与此同时,霍云英正在大梁城西北边的一处小村庄外围的破庙中。
在他的身旁,聚集着几个绿林打扮的强人。
“在下朱沱,江湖人送绰号‘毒手判官’,见过‘一剑断江’段涛段老爷,见过各位好汉。”
“在下苏宏,江湖人称‘青草蛇’。”
“在下袁志勇,江湖人称‘铁索镇山河’。”
除此之外,还有四五个看起来明显地位较低的,叫的绰号也是五花八门。
霍云英一脸懵逼地打量着这些人,通过他们的身材、兵刃、气度等等因素综合判断,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这似乎就是一伙小毛贼
就拿这三个看起来地位颇高的来说,‘毒手判官’朱沱的武器是一对判官笔,但明显能够看出这对判官笔的尖头已经多有磨损。
如果说这位毒手判官穿的还算体面,那‘青草蛇’苏宏就相当寒酸了,腰间只是绑了一条麻绳,怎么看都跟街头的泼皮无赖差不太多。
至于袁志勇,虽然“铁索镇山河”的名号听起来颇为响亮,但实则这或许是因为他的兵刃是一条粗大的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