汁和菜肉在翻滚,下面有炭火直接烧煮着,客人直接在锅内夹食就着蘸水吃,一个个吃的大汗淋漓,好不痛快。
这位公子请问您要吃点什么?张仪正咽着口水看着食客们在那吃得美味,身后传来一声女子的问候,回过头来,见是一个中年的端庄妇人在问他话。
看来自是店家了。这些客人吃的这是什么食物,如此吃法,看上去应该味道不错,给我也来一份,再来一壶本地的好酒。
点起餐来起来底气十足的张仪,此时早已不是当年在公输慧那里骗吃喝时候的穷书生。临行前,秦王给他备下了足够的盘缠。此行乃出公差,行走天下,为家国为王上效命总是要有些物质基础才好办事。
公子看上去是外地来的吧,这种吃法叫汤锅,就是先用茱萸等调料熬制出鲜辣的汤汁,客人吃的时候,直接把切好的肉片和菜等生食放入锅中片刻即可夹出,就着蘸水即可享用,新鲜而又美味。
这可是只有在蜀地才能吃到的特殊吃法哦,那妇人微笑着对张仪介绍着。
另外请问公子,是不是能吃辣,本地这汤锅是要看客人的习惯,给您调好轻重不等的辣味。
甚好、甚好啊,微辣即可。
等这吃食上来,张仪吃的是个风卷残云,狼吞虎咽。在中原之地,并无此吃法,新鲜的食材放入翻滚的汤汁内,片刻即熟,夹出来就着自制的酱料,鲜香麻辣,吃的那叫一个爽,在这酷热的潮湿之地,一顿热辣的汤锅吃起来,大汗淋漓,顿感神清气爽,疲惫和闷热的感觉消失殆尽,这对一个初到蜀地的中原人来说,可是眼界大开,食欲大增。
吃的酒足饭饱,张仪叫来老板娘结帐。敢问这位大姐,请问可是蜀地之人?不知如何称呼?
民女姓陶,虽居蜀地,但乃是夜郎国人,因自小无父母,兵荒马乱,随流民逃难至此,在此已生活多年。
哦,此种汤锅吃法难道是来自夜郎国?
公子不知,此种吃法是民女到蜀地后,多年劳作生活中自创。初到蜀地时以制陶器为生,因每日劳作繁忙,除了睡觉,有时甚至于无暇吃饭,所以就会闲时用陶罐架在火上烧煮汤水,有空就用生肉和菜直接煮着吃。一来二去传开来,邻里都说好吃,劝我开一间酒肆。我便将平日里熬煮汤水的方法又加入茱萸,用辛辣之气抵御本地的潮湿之气。此种配方,令食客胃口大开,至此宾客盈门,且此吃法很快传遍蜀地。
原来如此,刚才吃那汤锅之时,与那蘸水搭配的酱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渐进淡出 作品《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第52章三更半夜借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