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的天气不是十分的清爽,站在宫门口的廉正跟程元焕心里好似落有雾水,不现多少光泽。招呼过一个个从身边走过的同僚,四个眼睛不停地望盼着右边儿,就想着那个人儿早点到来。
真好,来了。装饰威仪的一辆马车向着两人欢腾而来,两人迎了上去,欢快地将人从车上牵扶下来。
“殿下,你怎么才来啊?”廉正道。
襄王见他有些着急,宽言道:“不晚,现在刚刚好。”说完就在两人的陪同下,向朝会的大殿走去,微笑不断。
程元焕看着襄王满脸微笑,欢言道:“殿下,郑经那件事,我们还用提吗?”
襄王道:“就听我三弟的,不用提了,我们想到了的,别人也想到了。”
程元焕道:“好,就听殿下的。”
刚等程元焕说完话,益王走了来,对着襄王道:“四哥,我母妃传来信儿,说那事有些犯难,父王好像有些飘忽不定。”
襄王道:“九弟,不用怕,没事的。”说完,引领着三人直步奉天殿。
来到大殿前,数百号官员站立于殿前的玉石阶前的玉石铺成的阔大场地上,按品级高低依次站好,左武右文。四人走了进去,分别找好各自的位置,站好队。
小过一会儿,鞭响,钟鸣,殿门敞开,开朝了!
两条长长的队伍慢腾腾地向金銮宝殿走入,渐渐地分成四列,随着前边四人停住脚步,队伍不再往前。
盛装威仪的皇帝陛下,在董公公的搀扶下,从龙椅的右手边的侧门口走了进来,慢慢地走上了高台,坐于椅榻之上。皇帝虽然年迈,但龙袍加身,威仪四射,让人见而生畏。
一等陛下坐稳,随着台上董公公的一声‘跪’,所有臣工欢欢跪拜,俯首贴地,口中欢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接着数拜落地。再随着董公公的一声‘起’,臣工欢欢而起。
站在台边的董公公向皇帝微微走近点,大声道:“陛下开朝,共理天下大事,有本上奏者,依次奏来。”
“陛下,臣有本上奏。”只见中间那一列的中间位置走出一位文官来,手提奏本,迈着细小的步子,跑到最前边站好,低头俯身,双手举起奏本。
董公公一见,从台边走了下来,接过奏本,走上台去,俯身递给坐在高位的皇帝陛下。
陛下打开折子,看了看,温声道:“你有什么话就说吧。”
那文官一听,心儿舒畅,轻舒秀眉,满转秀眼,缓张秀口,很是秀气地说道:“陛下,上党郡守袁成焕,玩忽职守,天灾不赈,匪盗不剿,以致饥民满郡,盗匪四起,已到恶犬不吠,公鸡不鸣了。”
站在第一位的胖子走了上前,喜声问道:“怎么就个恶犬不吠,公鸡不鸣了?”
文官豪言壮语起来:“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