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特性是透过削减其它能力来做补强的,因此有些特性可以共融,有些特性则会产生冲突,无法同时存在。
每一名舰娘或深海,最多只能拥有两个强化特性,这些特性组合会随着舰种的差异而发挥出不同程度的战力,有的不但效能优异且普适性较高,在大部份战场都能有不错的表现;有的则相当鸡肋,只有在特殊环境下,才能有较好的表现。
前者便是赛特文明所谓的特殊分支,如防空护航战列舰这些,而后者则被通称为冷门分支,在战场上很少会看得到。
特殊分支真说起来,总体战力不见得会比常规舰种来得强大,可是针对性却更强!尤其是扎堆出现的时候。
以战列舰为例,物理侧的设计以巨舰重炮为主,能量护盾仅作为辅助,能量侧的设计则刚好相反,虽然装甲变得较薄,却强化了能量护盾的输出功率,单以防护能力来说,二者并无太大的区别。
重点是,后者的火炮数量要多于前者甚多,防空能力比较强,射程也相对较远。
可受限于能量输出的关系,后者在发动攻击时,防护能力也会有所削弱,而前者却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均衡发展之战列舰设计,兼具前二者之特性,在拥有巨舰重炮的同时,也有着高强度的能量护盾与为数可观的能量武器,但其却也有着自己的缺点,那就是无法添增更多的舰装模块。
换言之,均衡发展之设计,走的是赛特文明最正统的战列舰路线,舍弃了特殊强化的可能。
说完主体设计以后,接着就得提到所谓的特性。
舰娘的强化特性,可区分为外装特性、甲板特性以及内构特性等三类,同类特性无法兼容,且一名舰娘只能拥有两种强化特性。
装甲、突击与隐形等特性,属于外装特性。
防空、航空与重攻等特性,则属甲板特性。
至于护航、护卫、巡航等特性的部份,则属内构特性的范畴。
装甲特性,是透过舰体强度的提升和强化来获得的,只是装甲越厚,舰娘的机动能力也就越差。
突击特性与装甲特性相反,是透过削减装甲厚度,从而提升舰娘的航速与机动能力。
隐形特性,是依靠舰体的外部结构与涂装,来降低雷达电探等设备的侦查效果,从而达到隐形的作用,吃水太深或太浅,都会影响到隐形的效果,故其装甲厚度基本上是没有办法额外增强或削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