唆,稍有不甚,怕又是一场大规模的民变叛乱啊。”颜卿奏禀道。
“小九,你来了,战报放在这,稍后朕自会览阅,现在正好来一起议一议,这事该怎么办?”
皇帝招呼刚入殿的谨月加入了救灾议事,现在看来,单纯的救济手段,已经不稳当了,必要的军事准备,必须要提上日程。
既然要动军队,在军中威望日盛的小九,是绕不过去的。
“母皇,我南下回京的路上,也遇到了少量西迁或南迁的灾民,她们似乎对朝廷并无反感之意,反而极为痛恨炎军,因此,儿臣以为,只要朝廷赈济抚慰得力,再派出宣抚使,加强对炎国的丑化宣传,转移民众注意力,些许细作的挑唆乱不了北境民心。”
皇帝闻言,紧皱的眉头略有纾解,百闻不如一见,小九的话在她是信得过的。
“眼下局势还算可控,可不意味着未来也会如此。单靠朝廷的赈济,如何能长时间负担得起这百万之众?离入秋已不到一个月,天气会一天比一天冷,届时缺衣少食,失去土地,没有生计依托的灾民,心态难保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儿臣以为,派军弹压,分散安置,再酌情授之以渔,使之能安身立命,才是治本之道。”
独孤谨雨紧接着分析了一波,说的众臣纷纷点头,包括皇帝和独孤谨月在内,也都深以为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道理大家都懂,可现如今去哪里找这么多渔呢?
北境经济受战争破坏,工作机会锐减,各地土地又都是有主之地,总不能为了这百万人打土豪分田地吧?
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如何解决渔的问题,这才是真正考验智慧的事。
“母皇,儿臣有点不成熟的想法,不知是否可行?”独孤谨月思索片刻,冒出了两个想法,就是都有点犯忌讳,不知道母皇会作何反应,只得试探道。
“但讲无妨。”独孤勤弘第一次见小月儿在她面前这么谦虚,好奇的同时,又觉得有些生分,不过也没往心里去,毕竟母女俩又有一阵子没见了。
“首先,是扩军!
我军在此次北境战争中,一直受卫军兵力不足困扰,所以,儿臣提议,扩充六个卫的卫军,兵源就从灾民的凝气青壮中选,一户征一丁,辅之以丹药资源和功法修习,可以在两年内成军。”
“此举,虽然还是由朝廷负担开支,并未真正为灾民找到生计,但却能给近六万户带去福利和希望,她们会成为朝廷的坚定支持者,可以在难民中发挥很大的影响力。”
扩军,是独孤谨月早就想干的事,不过,这事明摆着就是挖朝廷的墙角扩充自己的基本盘,一直都很敏感,因而,她从未主动提及过。
皇帝闻言,不置可否的微微点点头:“继续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