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钺还算重视。
正因如此,日本通过宗藩朝贡体系,从大明偷学获得了大量工业知识。
从宣德年间开始,他们就摸着大明开始尝试工业化,不过直到景泰年间,随着大明渐渐淘汰一些低端产业,他们这才通过接手大明的低端产业走上了工业化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当时的日本通过在昆仑洲开采矿藏,以及不断开采本土银矿来保持上升趋势,不过这并非长久之计。
随着石见银矿渐渐枯竭,加上朝鲜、暹罗等国武力不振,日本的野心也渐渐按耐不住了。
成化年间,日本的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可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王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弘治十年,日本幕府制定了所谓“朝鲜征讨策略”,并逐渐演化为以占领昆仑洲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其第一步是拿下昆仑洲的朝鲜、暹罗土地,第二步是联合西洲,第三步是进军朝鲜本土。
三步结束后,便是等待大明介入战争,他们便可以用归还朝鲜本土为条件来活得昆仑洲的土地。
日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毕竟是一个人口四千万的大国,只要时机抓稳,并且坚定大明为天朝的原则,那大明也没有与他们开战的理由,毕竟他们依旧是大明的属国,依旧为大明戍边。
唯一受伤的,只有朝鲜和暹罗几个属国。
不过他们这些小国是什么感受,那就不是日本需要担心的问题了。
日本要做的,只有成为大明第一属国,进而成为昆仑洲大国这件事情,而朝鲜就是挡在他们前面的绊脚石。
唯有击败朝鲜,他们才能让大明看到自己的实力,从而选择扶持自己,而非朝鲜。
随着明军海军的中洲海域舰队都分别前往东洲和南洲作战,足利义合感到时机成熟。
正德七年八月初九,日本向驻日明军军营发去消息,声称朝鲜在北海海域袭击了日本的护卫舰,并抓捕了十余名日本士兵,借此需要对朝鲜开战。
为了成为大明第一属国和昆仑洲大国的愿景,日本从弘治年间就已经开始为如今这一战做足了准备。
在正德元年,朝鲜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七艘,二千吨以下三十四艘,总吨位不足十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