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养气功夫比起去年要好了许多,但这不是他的功夫见长,而是让他糟心的事情越来越少了。
“选去吉林的那三千户,选得如何了?”
朱允炆将目光放到了黄子澄身上,齐泰也不假思索的回答:“都已经选好了,半个月后便可陆续北上。”
“不过这次过后,那吉林卫的月粮与行粮,便要拔高到二十万石了,加上盐、布、棉花等物,怕是”
他没继续说下去,因为朱允炆坦然将刚才乾清宫发生的事情一一说出。
在得知吉林卫又要出塞,并且还获得了五十四万石月粮与行粮的物资后,黄子澄脸上有些凝重,齐泰则是更直接的开口:
“渤海王府内商人杨彬,近几年来不断在关内采买粮食,为渤海王贩卖毛皮,进行贸易。”
“想来,吉林卫府库之中的粮食,已经有了足够的存粮。”
“眼下朝廷又拨五十四万石与吉林城,若是不限制杨彬为渤海采买粮食,恐怕渤海很快就能自给自足了。”
齐泰的关切很有道理,毕竟他们从宋忠那里获知的情报中,吉林城的田地已经足有数十万亩了。
倘若放任不管,任由其发展下去,恐怕再过几年吉林城就能脱离朝廷掌控了。
这不是臆想,而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朝廷眼下能控制渤海的重点就在粮食上,之所以渤海粮食缺口那么大,也和朱高煦养了那么多兵马有一定关系。
如果朝廷限制他,不给他拨军户,扩充兵马的话。
那以他这两年屯垦的速度来看,以眼下吉林城的人规模,顶多再过两三年他们就能自给自足。
对于朱高煦,必须要采取限制的手段,因为他的兵马已经不少了。
“三位先生有什么看法?”
朱允炆对齐泰的话深表赞同,因此询问起了他们三人的看法。
面对询问,齐泰不假思索的回答:“理应让渤海招抚女真,并且要将招抚的女真放到吉林城加以控制。”
“有三千军户作为眼线,那些被招抚的女真就不太可能被训练为兵卒,如此一来吉林城的负担只会越来越大。”
“只有让吉林卫越来越依赖朝廷,才能更好的控制关外。”
对于朱高煦,齐泰一如既往的想用粮食来牵制他,朱允炆也十分赞同。
毕竟晋王那边的网已经布置好了,只待收网就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