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同时传来,朱高煦与林粟先后看去,这才看到亦失哈带着十余名护卫向他们策马而来。
在距离他们还有七八步距离的时候,亦失哈勒马停下,随后翻身下马跑到了朱高煦身边。
“怎么了?”朱高煦好奇亦失哈为什么那么着急,对此亦失哈也缓了一口气才道:
“是开荒的事情,河滩上的沼泽淤泥太多,虽然没有石头树根,但容易积淤,水始终排不出去,得等到夏季河滩变干才能用水泥修建出水渠,继而整理田地。”
“因此,在夏季以前,这开垦还是得朝西山和东山走。”
亦失哈讲述了在河滩开荒的问题,朱高煦听后倒也不觉得奇怪。
东北的黑土地十分肥沃不假,但嫩江与松花江、黑龙江共同构成的大江大河使得东北在工业革命前并不适合搞农业。
漫长的冬季冻土层与春秋两季极容易形成的沼泽致使土地淤积,排水不畅。
吉林湾的环境还算好的,真正‘恶劣’的还是东北的几大平原。
东北几大平原经历了数百上千年的江水漫灌,这些漫灌的江水经过蒸发后使得矿物盐沉积反碱,正因如此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才鲜有人开发。
至于最惨的辽河平原则是因为没有修建各项水利设施,因此入海口的海水时常倒灌进入其中,致使辽河平原变成一大块盐碱地。
这一系列问题使得古代东北大河径流区发展农业不顺畅,哪怕是被誉为海东盛国的渤海国,也只能开发长白山丘陵一带的河漫滩附近,在这些地方种植水稻。
如今朱高煦他们要在紧邻松花江的吉林湾开垦河滩地,其中难度自然不小。
不过只要他们跨过这个难度,那便很难有任何农业上的困难来难住他们。
“开荒的事情照你的意思办,总之河滩地是一定要开发的。”
“等到夏季,水渠和排水设施修建好,到时候开垦河滩地就轻松多了。”
“这些河滩地肥沃,我都不敢想利用它们耕种,能取得多高的亩产。”
朱高煦一如既往的支持亦失哈,正如他支持林粟、张纯和傅让一样。
对于朱高煦这屡见不鲜的支持,虽然已经经历太多次,但每次亦失哈都会觉得心头一暖。
“殿下您放心,奴婢一定会解决这河滩地的!”
亦失哈做出承诺,朱高煦也颔首面带笑意,十分信任他。
在亲眼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