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船厂并不大,东西宽不过百步,南北长也不过一百五十步。
船厂外围是木质的丈许围墙,内里则是有三个船坞。
吉林城的船坞符合明初船坞设计,船坞整体三面接陆一面临水,其基本组成部分为坞口、坞室和坞首。
坞口用于进出船舶,设有挡水坞门,船坞的排灌水设备常建在坞口两侧的坞墩中。
坞室用于放置船舶,在坞室的底板上设有支承船舶的龙骨墩和边墩。
坞首是与坞口相对的一端,其平面形状可以是矩形、半圆形和菱形,坞首的空间是坞室的一部分,在这里拆装木桨。
船坞内海配有各种较为原始的起重、除锈、油漆和牵船的机械。
正常来说,当船舶进入干船坞修理时,首先用灌泄水设施向坞内充水,待坞内与坞外水位齐平时,打开坞门,利用挽马和耕牛将船舶慢速牵入坞内,之后将坞内水体抽干,使船舶坐落于龙骨墩上。
待船舶修完或建完准备出坞时,船工们再向坞内灌水,至坞门内外水位齐平时,打开坞门,牵船出坞。
这办法是宋代张平想出来的,如今已经沿用了四百余年了。
有龙江船厂在前的经历,朱高煦在看待吉林船厂时也多了许多经验。
只是稍微看了看这三座船坞,他就知道了吉林船厂的造船水平究竟如何。
他回到了船工们集结的地方,吉林三百船工为首的是吉林船厂最老资格的王船工,龙江二十船工为首的则是有过两千料战船经验的刘船工。
朱高煦召他们二人上前,随后让林粟遣散了其余船工。
带着二人,朱高煦走到了三座船坞不远处,指着这三座船坞道:
“船坞我看了,能造的船只应该是三百料以内的船只对吧。”
“回殿下,确实如此。”在吉林城造船数年的王船工毕恭毕敬的回答,朱高煦颔首,却又询问道:
“依你之见,这松花江从吉林城往南边去最大可以通行多大的船?”
“这”王船工有些怯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直到看到朱高煦那鼓励的目光才大胆道:
“若是论四月到十月,那最大可通行一千二百料的战船,但建造那样的战船,以当下三百二十名船工的数量来看,起码得花费六个月的时间。”
“另外船厂内炮制木料的烘烤场也得扩建,而且我们没造过那么大的船,不能保证一次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