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之后,殿内灯火被吹灭了许多,仅留数盏来供护卫保护他。
朱高煦简单算了算,便大概知道了如今龙江船厂的造船技术,因此他打断了官员的介绍,反而询问道:“这就是都督府所订最大战船?”
次日,当晨钟作响,朱高煦也在迷迷糊糊中摸索着起身。
只可惜,就是这样的景色却没有太多人欣赏,就连通往龙江船厂的青石路上,也只能看到七八个车队,与城门口相比显得冷清了许多。
龙江船厂是明初大型的官办船厂,后世人多称它创办于永乐年间,但实际上它从至正年间便一直存在,并且一直在为朱元璋打造船只。
在他们这小半年的监视中,他们很清楚朱高煦认识哪些人,熟悉哪些地方。
若是每日都担惊受怕,恐怕他都活不过他那还未出现的大侄子,便要薨逝于南京之中了。
在他面前的人,朱高煦或许很熟悉,但眼下的他无法看到这场景。
他着一身中衣坐在拔步床内,将李带班所带之话尽数听进去后,他才眯着眼睛对李带班交代道:
“此外,太孙可利用嫡长炽之口来询问那燕嫡次子煦,好将江南一带的矿山全部问出。”
经常出入外城的,不是渔民就是行商和官差,因此每个城门每日出入的人数都极少。
走在龙江船厂内,朱高煦可以看到十几座高三四丈的长条形仓库,而夯土的船厂广场上则是来往着许多搬运木料的民夫工匠,一眼看去恐怕不下千人。
说罢,他也不给二人反驳的机会,抬腿便走入了龙江船厂之中。
他回头看去,只见六名身骑乘马的男子在江东门勒马,并对拦住他们的兵卒出示了一块牌子。
只要不剥夺这层身份,他完全可以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当然,朱高燧年纪还小,并不明白这两项处罚对于朱高煦个人前途的严重性,但朱高炽却十分清楚。
只是面对他们的监视,朱高煦并不担心,而是按照自己昨晚想好的,策马往西南的聚宝门赶去。
他足足睡了五个时辰,从迷糊中清醒后,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见朱高煦往聚宝门赶去,他们心中都十分疑惑。
“这就是龙江船厂吧?”
“是”两名兵卒因为朱高煦的此番言论愣了愣,而后便跟随他徒步走向了远方的龙江船厂。
如此走了一刻钟,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