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来,每日的早朝、午朝,以及偶尔出现的晚朝实在没有必要,因为这样的频繁朝会太折磨臣子了。
“七月十五以来,苏松二府以钞抵税之法多见成效,二府百姓缴纳赋税十分积极,至昨日已上缴税钞十七万六千四百三十二贯余六百二十三文。”
断了朱高煦和傅友德的联系,看似只是断了联系,但真正断的,恐怕是傅友德的生路。
“事情才过去两天你便来找我,恐怕陛下知道了会不高兴。”
“高煦的变化,着实是太大了些”
做完这一切,朱元璋才呼出一口气,整个人在一瞬间萎靡了几分,似乎做出了什么决定:
随身太监见状,不由得在心底叹了一口气,过了一会才将目光投到了大教场上,观看军中士卒演武操练。
奉天广场上,一名名大臣先后唱礼,随后来到御前跪奏。
“姑父”
“别说这里的兵马,便是日后燕府的兵马和北平、大宁的兵马,恐怕也轮不到他节制,毕竟呵呵。”
朱元璋抬头向他们招了招手,示意他们入殿,二人见状也纷纷谢礼。
朱高炽抬头看向天穹尽头,望着那缓缓升起的太阳,心情五味杂陈。
他这表情,让朱允炆的心悬了起来
傅友德与傅忠的妻子都早早离世,后院除了几房妾室外,并无女眷。
“嗯”朱元璋应了一声,并没有追问朱允炆原因。
只不过朱允炆回头看了一眼朱高炽,不由得眯了眯眼睛。
可以说,早朝对于皇帝和文臣的素质要求很高,皇帝要有极其强的政治能力,才能保证在朝会中熟练处理政事,文臣也要思绪有条理,以免出错。
“嗯”
自他废除丞相制后,他便最担心遭人蒙蔽,所以制定大规模早朝、午朝正是要体察民情,免受蒙蔽。
“这些奏疏,你都阅览过没?”
“我”朱高煦还想再说些什么,傅友德却摇头道:
兴许是朱元璋今日心情不是很好,因此他此刻看什么都碍眼,端着脸询问朱高炽:“为何此时才到?”
“燕长子炽,参见皇爷爷。”
朱高煦表情复杂的作揖,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和傅忠及傅友德说这件事。
傅友德能不能死,恐怕还有一半的变数在朱高煦身上。
他用上了“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