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减少许多,毕竟眼下一贯宝钞才能抵二百五十钱,但交上去的税却是按照一贯收取的。
“贺——”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允炆愣了愣,他没想到这一天来的那么快。
“殿下,国公,驸马”
看到朱高煦的表情,傅忠的脚步也慢了下来,或许他心底已经猜到了结果。
“晋长子熺,参见皇爷爷”
只是可惜,傅友德与晋王朱棡是姻亲,而朱棡又叫嚣争储。
“虽然弄不清楚其中关联,但是这消息早已在皇城四周传开了,估计用不了几天就能传遍江南。”
六百余名文武官员站在奉天殿前的广场上,文左武右等待下一流程。
“好了。”
这样的举动,让朱允炆感到了几分不安,毕竟他此前可是竭力反对‘以钞抵税’的新政,这转变太大,自家爷爷为什么不问一句?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直到半个时辰后,一名户部主事才走了上来,跪拜奏事:
不多时,礼乐声起,殿门左右兵卒再度鸣鞭,群臣也再次拜叩皇帝。
一旁的朱允炆见状,当即上前笑着作揖道:“陛下,此仁政若是能惠利苏松二府而不亏损国库,理当在江南之地推行。”
不多时,待朱允炆也吃完东西返回,爷孙二人便沉默着处理起了奏疏,直至辰时六刻,宫内的寂静才被脚步声和唱礼声所打断。
如此过了半个时辰,朱高炽才带着一卫兵马姗姗来迟。
“二位殿下”
他们所说的事情,其实都是些县镇盗匪或常例、或升迁的小事,但朱元璋却坐在位置上听得认真。
这中间的利润,可是接近七百文啊
“爷爷传来了什么话。”朱高煦忐忑的看着太监,那太监见状也躬着身子,保持作揖的姿态说道:
随身太监上了高台,对二人作揖,二人也没按耐住,直接询问:“皇爷爷和太孙何时来?”
“臣户部主事徐允中,特此奏拜陛下”
他如此频繁的举行朝会,为的就是不想让自己与百姓脱节,而这一件件小事,正是他体察臣子是否隐瞒民生的手段。
卯时五刻,当唱礼声在奉天广场之上响起,净鞭声也一声又一声的炸响。
朱元璋为什么不开心,他比谁都清楚。
待那卫兵马站稳脚跟,朱高炽才气喘吁吁的走上了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