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责后勤补给的大都督府都督同知康茂才已受命赶赴济南,计划将补给线推到黄河岸边,为西进做准备。
诸多战报之中,还有一份吸引了老朱的特别注意。
征虏大将军徐达亲自签发告令,要求济水沿岸济宁、徐州两地,分别筹集一万石和两万石粮食,沿运河北上运往东昌,以资军用。
普通人或许看不出甚么,三万石粮食而已,老朱却明白。
还是缺粮啊。
因为缺粮,不得不再次从刚刚经历战火的地方百姓身上征集粮饷。
当下又正值春荒
老朱能够想象,这一战后,山东只恐很多年都无法恢复元气。
想到这里,老朱再次想起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
运河输粮只能勉强支撑当下大军所用,之后拿下河南,或者还可以从湖广再开辟一条北向输粮通道,但那条粮道主要依赖陆路,效率比运河还要更低。
因此,若要完成向汴梁大举屯粮供给诸军继续向西和向北进发的目标,海上粮道,那怕今年无法打通,明年也必须继续。
毕竟元廷最高年海运粮饷可达三百万石。
即使其中损耗大些,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老朱也不是不能接受。
甚至更长远一些,那东北之地,老朱早已暗暗打定主意,自己这辈子闭眼之前,一定要为子孙们收拾个清楚明白,想要做到此事,参考那地球仪,海路,乃通往东北之最便捷通道。
想着想着,老朱又希望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真能顺利完成此次海上粮道的开辟。
嗯
前提定是要先保重身子。
因为老朱心中,一个朱塬的分量,几乎要抵得过这满朝文武。
满朝文武那怕如曾经那般兔死狗烹了,再擢选就是。老朱可不觉得,若失了朱塬,上天还会再送他一个二十三世孙,还是那么博闻强识又练达得体的二十三世孙。
唉。
就是身体太差,让人整日提着心思。
都不说挑个健壮些的。
因为这点,自从朱塬去了明州,老朱这些日子就一直都在各种矛盾心态里纠结,患得患失。偶尔希望明州那边事情能成,偶尔又觉得成不成无所谓,那孩子才最重要。偶尔再想想,若是能两全其美,该是多好。偶尔又否定自己,那能想恁多好事。
想到朱塬,很快有侍卫通报,前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