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违反的。
更何况去明州的事情也不急。
这不,二月初七的截止日,提前三天就回来了。
老朱说过华高的事情,就让人拿来了几个麻布小口袋:“还有,俺让将作司找寻那石墨矿,近日已经确定了六处矿藏,你前些日子提起对此还有说法,当下说说罢?”
朱塬上前查看了一下摊在老朱书案上的一堆矿石,确认无误,说道:“不知具体在何处?”
老朱找出一叠文书递过来,说道:“其中一份还是徐达送来,俺这边传令下去,他也关注了此事,很快得知山东莱州就有此种石墨,还遣人去当场验看,说是储量很大。”
朱塬翻开最上一份文书,发现了一个表格,罗列了矿藏地点,矿石品质,还有诸如距离金陵多远之类的备注。
而且,不同于这年代习惯性的竖版。
还是横排的。
嗯
我不奇怪了。
朱塬甚至很想建议自家祖宗给自己起个别号,再刻个章,就叫‘举一反三’。
朱塬没说话,老朱却注意到他的表情,笑着道:“你这甚么表格,俺越看越是实用,近日打算遣人往浙东重新丈量田亩,俺已吩咐,让他们也做一份表格,印制几千份带过去,该如何填就如何填,一目了然。”
朱塬附和点头。
没再画蛇添足,摊开太多。
大致翻了翻手中几分文书,朱塬稍稍斟酌,对老朱道:“祖上,关于石墨矿,或者,所有矿藏,首先,塬儿认为都应该严格收归国有,不允许私人擅自开采。关于此事,塬儿记忆中,祖宗就放得太宽了,以至于后来,本该为国所用的各种矿藏都被私人占据,还拒绝缴纳赋税。塬儿记得万历时国家财政紧张,想要征收矿税弥补国用,结果从上到下一起抵制,还搬出了祖宗之法,闹出一场大风波,最后还是作罢。”
当下这边只有老朱同志和小朱同学两人,说话也不必太隐晦。
老朱一听也明白。
万历,是天书中自己某个不肖子孙的年号,二十几年不上朝的一个。
听朱塬这么说,老朱稍稍斟酌,就点头道:“俺会慎重考虑此事,你抽空也给俺一个详细章程出来。”
朱塬点头。
都不太记得已经欠了老朱多少个‘章程’,反正,欠着吧,有时间再说。
于是又道:“其次,再说这石墨矿,除了制作炭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