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
天宝十载正月,皇帝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皇帝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又因为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好在太子听说了他的才名,将他留在了府中。
能成为大诗圣的弟子,这可是张小锣的荣幸,李九州拉着张小锣对太子拜谢:“太子大恩,李某铭记于心。”
张小锣虽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大恩,见他这般严肃,也跟着用心一拜。
太子忙扶起两人,“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客气,你不也帮了虫娘吗,你走之后,你的小书僮便搬到我府中吧。”
李九州点点头,转头对张小锣训道:“张小锣,你小子以后可得听太子的话,还有那位没见过面的先生,他可是大才子,跟着人家好好学。”
张小锣憋着嘴,不情愿的说了一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