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
这是第一页纸上残留的一句话,后面的部分则被焚毁看不到了。
但对这句话李世民在熟悉不过了,道德经第一章的内容。然而正因为熟悉,他马上就发现了异常。
“这句话有错,应当是‘非常道’、‘故常无欲也’,陈景恪竟然犯如此肤浅的错误。”
长孙无忌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道:“圣人不妨看看剩下两页再做论断。”
李世民现在越来越好奇了,这大舅子卖了半天关子到底想要做什么,这三页纸到底有何不同之处。
翻开第二页,是道德经第六十一篇的内容: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以其静也,故宜为下也。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
后面的也被焚毁,但李世民的脸色却凝重了下来,他终于意识到了问题出在哪里。
连忙翻到最后一页: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
果不其然,和现存版本的道德经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一开始还能认为是对方写错了,现在可以肯定不是写错了,而是所学的版本不同。
难怪他要把自己写的字烧掉,不只是对自己的字不满意,很有可能也是不希望这个版本的道德经流传出去。
那么问题来了,他学的是什么版本?为什么和现在流传的版本有这么显着的差异?
李世民心中已经隐隐有了猜测,不过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问道:“你想到了什么?”
长孙无忌回道:“我们先假定陈景恪版本的道德经为真,那么现在流传的道德经就是经过改动的。”
“书籍出现改动并不罕见,原因也非常多,其中一种是为尊者讳。”
“能把道德经的邦改为国,恒改为常的君主,我能想到的唯有汉太祖高皇帝和文皇帝。”
“如果这个猜测为真,那么陈景恪所学道德经很可能是先秦版本。”
李世民表情凝重,陷入了沉思。他怎么都没想到,本来只是调查一个神童的经历,竟然会牵扯出这么多东西。
学到先秦版本的道德经或许很稀奇,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先有明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