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看着郝经离去的背影,她的心仿佛在滴血,纵有千般不舍,万般不愿,可她理解郝经。她有预感,这一别,怕是他们夫妻的永别。
妍儿更是无法面对父亲的离开,哭得稀里哗啦,这些天,他已经多次劝说父亲留在临安,但郝经意志坚定,不为所动。
妍儿仿佛又成了没爹的孩子了。
此时,最心烦意乱的要数贾似道了。
近日,不知道太学生们闹得哪门子邪劲儿,一个劲儿去上书提议太师亲征出战,他本来想置之不理,躲在府内斗起蟋蟀。他本以为太学生们闹几天就会消停的,但这次太学生们似乎较着劲儿,几乎到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程度。联名上书希望他亲征的太学生越来越多,太学生们更是走上街头,来到皇宫前请愿,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
贾似道抓了几个带头闹事的太学生,本想就此平息这次请愿,结果非但没平息,有几个太学生还受了伤。这样的举措反而火上浇油、激化了矛盾,历朝皇帝对太学生们异常看重,更是没人敢对太学生用刑。
太学生们群情激奋,很多中枢机构被更是太学门们堵了水泄不通,朝堂上一些大臣也开始建议太师亲征,并陈说:如今局势危矣,非太师不能力挽狂澜。
大臣们在朝堂上也吵翻了天。
就这样把贾似道架在舆论场的大火上烤了数日,贾似道终是顶不住压力,在太皇太后的劝解下,答应领兵出征。这次出兵队伍配置也堪称大手笔:十三万大军,战船二千五百艘。
长公主对于临安太学生的这次异动疑惑不解,她从未见贾似道如此狼狈过,有舆论把一个权势滔天的太师逼迫如此。
于是,她就过来问我:
“君桂,老实说,太师这次亲征,你有没有搞小动作。”
“长公主,太师既然心系天下,为了我大宋更是鞠躬尽瘁,事必躬亲,太师亲征,顺应民意,这样才能让大宋上下安心,也彰显他的忠君报国。我嘛,只不过是点了一把火。”
“我早就料到是你了,不过大宋目前的局势,也非得太师出面不可,天下官吏,大半是他的门生,朝堂派系林立,危局之下,也只有他才能统筹调度。”
“长公主,你真的以为太师此行就能力挽狂澜吗?”
“君桂,你是话中有话啊,如今,你也不是外人了,你就直说了吧。”
“大军出征,我本不该说丧气的话,不过太师此行,不仅要损兵折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