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能获胜全因有角抵。那苏家兄弟从小就喜好角抵,咱们当然不是对手,要不给亭长说说,下一场比比白打白打,就是比试技巧了。
这个队员的话得到了支持,不少人簇拥着他过来,向荀贞提出了这个建议。
荀贞笑道:比试白打也行,但你们刚才说后队之所以能获胜靠的全是角抵,却有不对之处。
何处不对
适当地运用角抵的技巧,本就在许可的范围之内。大小苏兄弟因精擅角抵而获胜,怎么能说是侥幸呢以我看来,输了就是输了,又不是输不起大丈夫当迎难而上,最多下次赢回来不就是了么
失败一方的队员不服气地说道:苏家兄弟从小习练角抵,我等却没有良师,便是想学也学不成这本来就不公平。
不公平那难道我要禁用角抵之术么如果这样做,岂不是对苏家兄弟又不公平了
乡民大多淳朴,听了荀贞的反问,觉得有道理,纵然仍有不服的,也默然不语了。
荀贞很希望现在能有个人出来请求:那就请亭长教俺们角抵手搏之术罢但很可惜,等了好一会儿,没有听到一个乡民说。不过,他也不着急,操练才刚开始,目前最重要的是积极性和主动性,别的都暂可放到一边。
两天的比赛,除了将里民们的积极性差不多调动起来了之外,荀贞还有别的收获。
收获总的来说有一点,细分有两点。那就是:对上场队员的能力,他渐渐心中有数了。能力分两种,一个是体力技击的水平,一个是眼光战术的水平。
两队对垒,球门就是城门,对方就是敌军,人数相当而且又在受到规则限制的情况下,要想突破敌军的包围截击,将球攻入对方门中,没有一定的战术水平是不可能的。就算这种战术的观念还很原始,属於自发的本能的萌芽状态,但毕竟是战术。
能在球场上指挥协助队友获胜的,那么在经过学习后,在战场上也必然会胜过常人。
并且,类如苏家兄弟这样的,不管是因为角抵超众,还是因为眼光过人,只要能在球场上服众的,那么放在战场上,也必能取得威望。
荀贞来亭中日浅,对里民们绝大部分都不熟悉,不了解他们的能力,如果按照常规的办法,一个接一个地去接近熟悉的话,不知要费多少时间怕是一年都不够。而用眼下的这个办法,半个月至多一个月就够了。或许不能够熟悉所有参与备寇的里民,但至少对那些在场上竞技的里民会十分的了解。而就目前来说,他已基本熟悉了十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