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
荀贞应道:是。
自里门入内,一路行来,他说话不多,但观察得很仔细,早已看出里内民口虽众,经济状况却与大王里基本相同。进出的里民大多面有菜色,敝衣绳履,强一点的,也就是多个帻巾包头衣服上少几个补丁而已,孩子们脏兮兮的,衣不蔽体,穿鞋的都没几个。
他心道:连年灾疫,兼并严重,朝廷却依然急征暴敛,地方凶猛如虎,百姓辛劳一年,所得不足糊口,民不聊生。有钱的富人良田千顷,奴婢徒附万计;没钱的穷人卖田卖宅卖妻卖子,什么都卖完了,再卖自己。连饭都吃不上,又怎么会入学堂读经书呢
他穿越后,为了熟悉时代情况,去过邻近乡里调查研究,所闻所睹,触目惊心,老百姓生活之困苦,超出想象之外。有时半夜从噩梦中醒来,他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庆幸:幸亏穿越在了荀氏,家有良田宅院,不愁吃喝,要不然,恐怕早饿死路边了。
十余年间,两次大疫。
十余年间,各地水灾大旱不断,七州蝗灾几乎波及天下,无数百姓抛家弃舍,迁转流离。
相比外郡,颍川还算好的。荀贞听游学外地的族人回来说:比岁不登,百姓饥穷,流离乡野,饿殍道边,仿佛二十年前。
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大的水灾蝗灾,影响到了全国三分之一的郡县,几十万户百姓倾家荡产,流浪在外,死者道边,枕藉相望。於今的情形竟与之相似,可见天下的黔首困苦到了什么程度。
荀贞惧怕黄巾起义,因为他怕死,他怕死,是因为他至少有的吃有的穿。
可是,在越来越了解时代情况后,在见到越来越多的百姓穷困潦倒食不果腹,而富人贵人却连栋数百锦衣玉食后,他不能不想:老百姓怎么能不起来起义造反呢
荀贞听城中的孩子们唱过一首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很多年前,在他穿越之前,上学时读过这首民谣,但当时并无什么感触,而今听来,感同身受。他分明从中听出了时代的黑暗和百姓的不甘。
他依然保持着恭谨,落后秦干刘儒两人半步,一边回忆往日的听闻目睹,一边听着秦干的指令,口中诺诺应是,心里却不免叹息,想道:秦干素有干吏之名,不是没有能力的人。他师从郑玄,难道不知道仓廪实而知礼节的道理么我看不是这样,应该是因为他生於斯时长於斯时,从小到大,老百姓过得都是这样的日子,故而习以为常。
在里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