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荣哑然失笑,摇摇头:“长城已达万里之遥,朕看已经够长了,没有增加的必要。”
“朕意,河朔草原修建一座城池,而后在黄河渡口处,修建一座由水军组成的防御工事。”
“匈奴多为大漠草原,并无舟楫。”
“反观我大汉则不同。”
“楼船、舟楫,皆是不凡。而黄河水流湍急,匈奴人只能望而兴叹。”
“朕意,渡口处派一支水军驻守。至于修建的城池,更是我军在河朔之地的立锥之地。”
“此两点,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水军扼守咽喉之处,再配合坚固的城池。匈奴人想要夺回去,难度将会倍增。
汲黯拱手再拜:“陛下,臣也许迂腐了点,可茫茫草原修建城池,所耗甚巨。”
“民力难以保障,恐民声载道。”
“臣恳请陛下三思。”
千载史书,留下一个贤君圣主之名,还是昏君的骂名,一直为君王所顾及。
汲黯说不过,试图以此为由,劝谏刘荣。
“朕知道,先生是个直臣。”先予以肯定,刘荣话锋一转:“不过,先生为何只看消耗的民力,而不考虑所得呢?”
汲黯不解,目光疑惑看来。
“河朔草原,水草丰茂,是一块天然牧场。且不说可以畜养马匹,单单畜养的牛羊,就足以抵消民力所需。”
“再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千秋史册,功与过,自有后人评说。朕所能及,不过是多为后人思虑。”
“打下一个足够生存的疆土。”
“是非功过,何足道哉!”
窦婴肃穆而视,真诚一拜:“陛下爱民之心,天地皆知。”
殿内众公卿,也深为刘荣此话所感动,纷纷起身离榻长揖一礼。
待众公卿坐定,刘荣开口:“此议到此为止,不必再议。”
刘荣岔开话题,笑道:“两路大军就要班师了,将士们征战已久,为我大汉抛头颅洒热血,征战四方。”
“朝廷,可不能让将士们寒了心。”
“丞相,可曾拟好立功将士名单?”
窦婴笑道:“陛下放心,臣正会同有司官员,一道拟订。待将士们归来时,定当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战有功,封有爵,不可大意。”再次叮嘱一句,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