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在地:“仆私自做主,请陛下责罚。”
刘荣居高临下看他一眼,淡淡说道:“几颗霆霓,就让匈奴王庭损失惨重。”
“你有功劳。”
“也有过错。”
“功过相抵,不予追究。”
“起来吧。”
“谢陛下。”
单丘擦了额头冷汗,这才起身。
单丘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尽心尽责,然而随着权力逐渐变大,胆子也跟着大了起来。
敲打敲打他,很有必要。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进来禀报。
“陛下,公孙弘请求觐见。”
公孙弘上次取了大试头名,被刘荣任命为中大夫,可在朝议政。上任期间,勤勤俭俭,一直表现优异。
“让他进来。”
重新坐下,刘荣淡淡说道。
“诺。”
片刻后,公孙弘进到殿内。
“臣公孙弘,拜见陛下。”
恭敬行了一礼,公孙弘朗声说道。
“中大夫此来何事?”
公孙弘面带委屈,道:“禀陛下,今日议政,公议各郡县开设学堂之事,武强侯等人存心刁难。”
“说大汉一向以举孝廉为要,举孝廉乃是得天应举之法,深得民心,开设学堂并不妥当。还对我等取士之人,大肆诋毁。”
“说我等荒唐议政,霍乱国纲。”
“得陛下知遇之恩尚不知足,还要擅变祖宗家法。”
“请陛下为我等做主啊。”
刘荣制定了科举制度,可施行起来,并不顺畅。
各地,仍然以举孝廉为主,向朝廷输送人才。
开设学堂,多有阴违绊阻者。
公孙弘这样的事,并不鲜见。
刘荣心里清楚,这不过是黄老之臣最后的倔强罢了。
登基伊始,改了对匈奴无为而治的国策,又开了大试,启用了百家学子。
更是办了邸报,控制了舆论。
旧臣声音小了很多。
现在,只有各地兴办学堂一事,尚未落实,仍然在议论阶段。
庄青翟他们,坐不住了。
轻笑一声,刘荣有了主意。
“荀子曾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