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颇觉惊讶地问:“喂!和尚,为什么不生气呀?”
法师借机开示说:“为什么一定要生气呢?生气既不能怎么样,又不能让脸上的淤青消失,苦痛解除。再说,生气只会扩大事端,若对你破口大骂或打斗动粗,必定会造成更多的业障及恶缘,也不能把事情化解。
“若我早一分钟或迟一分钟开门,都会避免相撞,或许这一撞也化解了一段恶缘,还要感谢你帮我消除业障呢?”
大汉听后十分感动,他问了许多佛的问题及法师的称号,然后若有所悟地离开了。
“这个故事怎么样啊!”
“好,讲的好啊!”
“再讲个故事啊,没有听够啊!”
“再讲一个故事。”李淳风说道。
故事发生在梁武帝时期,南北朝时南梁的皇帝,姓萧,名衍。
武帝最初研究儒学,后来信奉道教,后来即皇帝位,称帝不久,就宣布舍道归佛。
在位期间,对佛教非常重视,国家因而特别兴盛。
因为武帝笃信佛教,所以历史上有“皇帝菩萨”的说法。
梁武帝在他的一生中,热心佛教教理的研究,不但敕请国内外僧侣译编佛教典籍,还亲自注释《涅槃经》、《大品经》、《净名经》等经的义疏达数百卷;不仅延请高僧到宫中讲学,还时常亲自升座说法。
天监十八年,武帝师从惠约禅师受菩萨戒,当时,从皇太子以下有4800人一同受戒。
武帝还多方礼遇僧尼,并且极力奖励佛教义学,创建了爱敬、光宅、开善、同泰等寺。
武帝信佛之后,为了表示他的虔诚,曾经在大通元年、中大通元年、中大同元年、太清元年,前后四次舍身同泰寺出家,结果还是群臣奏表上书,请武帝以国家为重,回宫料理朝政,并且以一亿万钱奉赎。
武帝也屡次开设无遮大会、平等大会、盂兰盆会等法会,并推行救令,废除宰杀牲畜以行祭祀的惯例,宗庙的供奉品,一概以蔬果代替,制定断酒肉文,从武帝开始,佛教素食风气得到推广。
梁武帝在位近50年间,从齐代佛教至梁代佛教,寺院增加了八百多所,僧尼增加了五万多人,内政清明,文教繁荣,是南朝佛教最鼎盛的时期之一。
“这个故事怎么样啊!”
“好,讲的好啊!”
“再讲个故事啊,没有听够啊!”
“再讲一个故事。”李淳风说道。
故事发生在李白素喜佛法,每至一地,必寻访寺庙。
他在杭州任刺史时,曾筑西湖白堤,美名至今。
杭州寺院很多,名僧辈出。
李白听说有位僧人不居禅房,却住在树上,筑巢修禅,与鸟为伴,人称鸟窠禅师。
李白问明他的居处后,就出北门来到秦望山,果如人言,一棵高大的树上坐着一个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海阔金聚 作品《大唐:开局走后门,我成了暗侍卫》第108章 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