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畴也仅仅只能行使部分权力罢了。
一旦超过他的本分,他立马就会遭到限制。
这么想着,内阁的第一次廷议没有异议的就通过了。
不过对于天下事,各人还得提出各人的看法。
金铉皱着眉头开口:“科技是国朝的第一生产力,军备院的投入需要在明年加大,另外拖拉机也需要迅速投入河中、南洲,并且需要严防死守,避免让异邦人看到此物。”
“如果能解决河中驻军的补给问题,那国朝的支出可以适当减轻一些负担。”
金铉的话说完,洪承畴率先表态,手掌在桌案上轻拍通过。
见状,孙传庭也道:
“地方兵马司、衙役的素质和质量参差不齐,急需整改的同时,建议从今岁毕业的学子中选拔。”
“另外不仅是他们,官员们也需要加大京察和考核力度。”
“一些官员思想陈旧,理当回家养老,颐养天年。”
孙传庭虽然看不上燕山派,但他也从燕山派身上看到了不少优点。
比起以往大明的基层小吏,燕山派的基层官员还算是有底线,这也变相看出了燕山派更为注重人权,虽然并不明显,但最少有进步。
在孙传庭看来,每一代的学子都会比上一代的学子进步一些,不管他们是刚刚踏入官场也好,是来不及实行恶举也罢,总之他们也是有优点的。
既然是优点,那就应该放大。
尽管他们不如曾经的官员熟练,但起码他们可以学习。
大明朝必须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保证大明朝的吏治持续清明。
对此,洪承畴也是拍案通过。
“五军都督府的事情,需要让殿下和万岁注意。”
李长庚作为老臣开口道:“古往今来若是一个朝廷兵强马壮而不征战四方,那必然要祸起萧墙。”
“眼下国朝外无战事,不如酌情裁撤军队?”
“不可”洪承畴拒绝了李长庚的想法。
作为西军拥护的文官,洪承畴不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更何况大明的军队已经削无可削了。
“故唐时,天下口数七千万有余,疆域尚不如我大明,尚且需要保持五十七万军队。”
“如今我大明疆域数倍余唐,兵马亦不过六十九万。”
“国朝只要恢复正常赋税,每年税银更是高达八千余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