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乃是臣所评定的贤君。”金铉一开口,四周气氛有些诡异了起来。
王安和魏忠贤大气不敢喘,而朱由校却翻着奏疏道:
“汉景帝不是明君吗?”
“年少杀人,无情无义,睚眦必报,逼死子嗣,虽有功、却称不得明君。”金铉不偏不倚的回答,显然在他心中,明君标准有些高。
“汉宣帝不算明君吗?”朱由校又问。
“有功于华夏,却明知元帝无帝王气概,依旧立其为储,汉家王霸道自此断绝!”金铉回答。
“唐高祖不算明君吗?”朱由校继续询问,而金铉也继续回答:
“有功而不明,为巩固帝位,明知隐太子不敌唐太宗,却为了平衡朝堂而搬弄权术,引得兄弟三人反目成仇,引得大唐内乱。”
“唐高宗不算吗?”朱由校皱了皱眉。
“有功而遗留武后。”金铉回应。
“那唐玄宗和宣宗呢。”朱由校追问,金铉继续作答:
“玄宗晚年放纵,宣宗猜忌归义军,有功而不明。”
“那宋哲宗又为何得以称明?”朱由校不满意金铉的回答,而金铉却回应道:
“推行新法,是非分明,抗击西夏,收复青塘,文治武功皆可为明!”
“”朱由校被金铉说的皱了皱眉,又问道:
“国朝为何只有四代明君?我朝仁宗、宣宗、孝宗为何算不得明君?”
“仁宗位短,宣宗守成而放纵瓦剌,坐视国朝收复漠北最好机会而不管,对麓川不作为,舍弃交趾,何以称明?”
“孝宗短视,虽有收复哈密之功,却为一己之利而调动京营作为民夫修建宫殿,败坏宪宗纯皇帝所设立十二团营兵且不说,又纵容勋戚残暴害民,如何称明?”
金铉言之凿凿,让朱由校提不起反驳的想法,但以上这些都不是他想听到的,因此他最后问了一句:
“自宪宗纯皇帝以来,国朝就没有明君了吗?”
这是一个送命题,金铉若是回答不好,或许就要丢掉性命。
王安和魏忠贤心悬了起来,而金铉却明知朱由校想要什么答案,却直接点头道:
“没有!”
“”朱由校动作一滞,显然他被金铉这样的话给刺激到了。
“世宗皇帝和神宗皇帝不算吗?”朱由校忍耐了一下,继续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