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二十亩田地的迁移标准发放田亩。”
陆文昭的回禀让朱由校皱眉,他看向了自家弟弟询问道:
“这么算来,迁移交趾的百姓岂不是达到了一百二十三万?若是一人二十亩,交趾能有这么多耕地发放吗?”
一百二十三万人,一人二十亩,需要发出的耕地就是两千四百六十万亩。
这么多的耕地数量,朱由校很难相信交趾会有这么多耕地。
不过对此、朱由检却道:“有,就算没有,洪承畴也会让当地有。”
这话有些绕,但朱由校听后便收了心。
至于朱由检,他早就想好怎么收拾当地了。
耕地不足?那就效彷建虏好了,建虏用三十多万汉人开垦几十万亩耕地,那大明同样可以用上百万安南人开垦上百万亩耕地。
况且和建虏相比,大明拥有庞大的人口市场,建虏开荒时砍伐木头,木头只能用来建造房屋,冶铁,但大明可以用来建造船只,炮制木头北运来做建筑材料。
山西、陕西、河西、漠南、江南
这些地方的森林面积可远远不如后世,将交趾的木头运往北方,只可能赚银子,不可能亏。
原因很简单,因为不需要给工钱
“交趾牵连郑氏的老弱妇孺有多少?”朱由检对陆文昭询问,而陆文昭闻言则是回应道:
“大约百来万”
搞笑的一幕发生,只有两百多万人口的交趾,居然有近一百五十万的反贼。
这话说出去都没有人相信,但朱由检不需要别人相信。
“告诉承恩,在交趾建立两大船厂,南北两大纺织场、水泥场,铁场。”
“老弱妇孺需要劳改三年,三年后按照每日工钱十文来发放工钱。”
“殿下仁善”魏忠贤见有马屁可拍,当即对朱由检拍起了马屁。
“旱情如何了?”朱由检没有理魏忠贤的马屁,对陆文昭追问,而陆文昭也道:
“陕西、山西各地都打了水井,虽然田地干旱,但百姓的饮水不成问题。”
“工部那边已经招募了一百二十万的河南、山西、陕西等民夫。”
“其中梳理黄河的民夫八十万,扩宽驿道、官道的民夫四十万。”
“民夫工价每日十文,眼下算上材料,每日支出在二万两银子左右。”
“二万两?”听到这数目,朱由校看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