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惊的还是那二百两银子一人的抚恤银。
如果一哨全军覆没,那抚恤银就接近十二万两银子
别说郡王了,就是许多亲王都拿不出来这么多。
不过对此、朱由检和毕自严经过几天的商讨后也拿出了一个方案。
“经过户部和齐王殿下议论,国库将对一些藩王的资产进行评价,随后对特别困难的藩王提出资产五倍的贷款。”
“贷款的利率是年五十回五十一,当然只针对资产不足十万两银子的藩王。”
五十回五十一,等于借五十万两一年后还五十一万两,这并不算多,至少在明代来说。
因此、许多郡王听闻这个消息后,也纷纷松了一口气。
郡王再穷,一个王府、上千亩田地还是能拿出来的。
按照眼下的市价,这些固定在大明朝带不走的资产最少有二三万两银子,按照资产五倍提供贷款,也就能贷取接近十五万两银子。
这么一来、完全可以在雇佣两哨拱卫营的同时,还留着几万两银子进行后续的百姓迁移。
这个政策,基本是针对弱藩的,因此政策提出后,弱藩的财力就增长了五倍,同样的,可雇佣兵马数量也变多,对于强藩来说的威胁也变得更大了。
因此、许多强藩脸色并不好看,而朱由校看着眼前的一幕,则是觉得很有意思。
“迁移百姓的银子,还是按照一人十两迁移银的价格支付给朝廷,藩王迁移百姓,需要请小西洋监察使司的官员前往藩地巡查,核对田亩。”
“藩地拥有熟地二十亩,耕牛一头,可申请迁移一人”
毕自严继续说着,不过其中内容却让许多人皱眉。
一人二十亩,一家五口人最少需要一百亩,尽管他们都知道天竺之地有数万万已经开发的熟地,但按照这个标准,哪怕藩地有熟地一万亩,也不过能迁移五百人罢了。
“一人二十亩是否有些多了?况且一人一头耕牛也太多了”
蜀王朱至澍忍不住开口,而这也赢得了许多藩王的附和。
对于他们的起哄,朱由校微微皱眉,而毕自严则是不紧不慢道:
“这标准,是齐王殿下按照土地兼并速度计算出来的,若是保证每人二十亩土地,土地最少需要经历六十年才能达到上限。”
“也就是说、这个标准,实际上是为了维持诸藩在海外的统治而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