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变多,而市舶司的税收也就会越来越高。
这个时间不会太久,也就几年罢了。
放下市舶司的奏表,朱由检看了一眼御马监南场的纺织厂、还有北场的官场。
北场的官场今年在保证了上直伙食的同时,还出栏了军马四千九百多匹,驽马一万四千多匹,耕牛三千多头。
对于朱由检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而更好的消息则是来自御马监南场的纺织厂。
随着官营纺织厂的出现,皇店的布匹和绸缎开始由南场的纺织厂提供,每年产量达到了十六万匹。
这些白布如果运到旧港的皇店,就可以高价卖给欧洲商人,赚取金银。
朱由校很满意,而更让他满意的是燕山的火药厂和军械所。
上半年火药厂制作火药一百三十万吨,生产步铳七万六千支,骑铳三万支,各类火炮五千四百余门。
不过、这样的制造速度代表的是钱粮的消耗。
三万多名工匠的俸禄,外加铁料的消耗,整个军械所一共投入了七十多万两银子。
当然、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眼下大明八十七万兵马中,已经有二十九万人装备了骑铳和步铳。
其中西军都督府、南军都督府装备了大半,北军都督府装备了三分之一,而东军都督府已经达到了上直装备的标准。
东军都督府的火器装备率达到了七成,而这已经是目前火器可以装备的极限。
在冷热兵器交替的年代,除非朱由检能祭出马克沁,不然冷兵器的战兵还是有存在意义的。
想到这里,朱由检放下了军械所的报表,没有选择扩大生产,或者是减少生产。
这个生产数量刚好,再多就浪费,再少就太慢了。
放下报表,朱由检拿起了最后一份报表,也是他最关心的报表。
燕山学府报表
简单六个字,所蕴含的是今年的入学人数,以及毕业人数。
没有让朱由检失望,当报表打开,三十七万的学子数量让他屏住了呼吸,而其中红圈圈起来的四行列表更让他不自觉攥紧了报表。
“可出仕政坛军队书吏者:三万七千四百二十五人”
“可外派为官吏者:四千二百三十五人。”
“可进燕山第四学府进修者,三千二百三十一人。”
“进军备研究院者:一百八十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