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只需要简单的纸甲、刀枪,还有几十斤的虎蹲炮就足够。
总的来说、让他们有守备城池不被山贼草寇攻陷的实力,也有主动出击剿灭山贼的实力,却没有出城野战正规军队的实力。
这么一来、兵部的定位就很明显了,摆脱了目前尴尬的局面。
不过、这样大刀阔斧的革新变法之下,一些人的地位必然要上升,一些人的地位也必须会下降。
当职能发生改变以后,一些机构也就需要招募更多的人了。
“按照弟弟的安排,恐怕眼下的两百万胥吏太多了,而衙役、兵马司士卒太少了,大理寺的官员也太少了。”
“尽管地方有军队威慑,恐怕许多人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利益让出。”
朱由校看透了本质,如果说军事上他不是很懂,那政治上他可以说十分老练。
尽管朱由检成长的很快,但朱由校依旧还略胜他一筹。
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因为朱由检的成长速度让朱由校都觉得压力很大。
“大明一千六百余县,每县大理寺最少三十人,合计就需要近五万人。”
“一千六百余县,衙役最少需要和百姓保持一百比一的水平,哪怕每县只有一万人,也需要近十七万衙役。”
“如果是兵马司的话,每县即便只维持一哨五百人,也需要八十万人”
说着朱由校看向了自家弟弟:“弟弟这一开口,便需要上百万人,而我大明眼下也不过八千六百余万人。”
“呵呵”听到自家哥哥的话,朱由检先笑道:
“哥哥还相信那老黄册上的百姓数量?如果不是臣弟清查了军屯田,恐怕黄册之上,到了眼下还是六千万人不到。”
朱由检的话,让朱由校为之苦笑。
谁又能想到,一个清查天下军屯田的举动,不仅清查出了近亿军屯田,还查出了近两千多万军户和民户?
自然,顺着朱由检的话往下想,朱由校自己也清楚,大明的户籍和人口数量是一笔湖涂账。
如果真的组建起一百多万的兵马司和衙役,恐怕能解决大明不少问题,不过俸禄这块
“百万人马,朝廷怕是拿不出这笔银子来给他们发俸禄。”
朱由校心情有些沉重,而朱由检则是对他安慰道:
“按照眼下的物价,普通胥吏的俸禄当定在每月六百文,年俸七两二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