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很好听,只要有需要,天下士子都会挤破了头的来投靠朝廷。
可是如果朱由校和朱由检真的采用这种手段,那么真的还会有人挤破头的来加入?
司马懿指洛水为誓说不杀曹爽,最后举刀杀了曹爽全家,这一举动让华夏道德水平直接腰斩,人们不再崇信誓言,因为已经有人敢撕破天地为誓言。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他们兄弟二人提兵杀了群臣,那么天下人的反应是什么?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自古以来,不是没有人提刀直接把文臣杀的人头滚滚,但这些君王身前是什么?身后是什么?
强势者、身前弹压文臣,身后文臣蓄力反击,以天下治理和舆论宣传来让下一代君王被文臣限制。
弱势者、身前便被文臣联合其他人掀翻,身首异处
没有人敢说万世,这和王朝是不是封建君主制度,还是其他制度都一样。
天下文臣,大多乡党连接,血脉牵扯。
杀了大臣没有用,他们身后的乡党还会举荐新的人来。
朱元章没有杀人吗?死了数万文官胥吏,结果晚年的科举桉还不是一次文臣休养生息后的卷土重来。
若说杀一人,禁止其三服子弟参加科举,那天下文官胥吏二百万有余,牵扯的是大明九成以上的识字人口。
这也是朱由检没有提兵就杀的原因。
只是杀人,杀的人头滚滚,只能解决一时问题,而他要做的,是扶持一个新生的平民学子势力来对抗旧制度的文官势力。
两者学的不一样,所产生的价值观就不一样。
这就好像一些现代的普通大学生,却一个劲的认为自己回到古代就能高中进士、状元一样。
学习体系的不一样,价值观的不一样,最终会是新旧观念的碰撞,而大明朝百姓将是这种碰撞的受益者。
朱元章给了国子监的学子一个“天子门生”的身份,然后利用他们内心的虚荣感去攻击除了他们之外的其他学子官员。
武将往往不会因为军事意见不同而动辄杀人,但文臣一旦政见不同,那可是动辄百年的党争。
文臣吵闹、担心害怕,还不是因为他们知道了,朱由检不止有军队,他还有燕山学府的十数万学子。
这些学子,才是他们最害怕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