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拽马车的挽马则是低头吃草。
从天空俯瞰,辽河由北向南的被人开垦田地,三千多挽马车,每天都来回跑两趟,带来四五百斤砂土,带走四五百斤淤泥和草甸。
人们一边开垦辽河两侧的耕地,一边恢复沙地的生态来耕种,日子过得十分舒心。
一些来往贸易的普通土蛮牧民也被准许加入来往运土的队伍中,一天可以换一两盐,当然也可以换成自己的地。
只要和当地建设村共同劳作一年,便能拥有三亩自己的基本田,这是建设村集体村民的,而想要更多的田,就只有等建设村休息的时候,自己单独拿上工具去开垦了。
土蛮的炒花等部落并没有来劫掠大宁三卫,第一是因为打不过,第二是因为成本太高了。
眼下的大宁三卫,基本是靠御马监的船队运粮输血,除了人力和牲畜外,所有的油盐铁煤都是紧巴巴的供应。
三城十二堡六十村,每个村都建造有土城墙,并且城头有数量不少的火炮。
这些火炮都是辽镇明军更迭装备后,淘汰下来的货色,但即便如此,也足够对没有攻城器械的蒙古人造成伤害。
加上每个村都有一个百户的兵力,而炒花等人想要的东西,除了铁供应比较紧外,其他都比较开放,所以他们没有理由打大宁三卫。
甚至在某种时候,他们还需要为了守住这个可以互市的好地方而出兵帮明军守城。
不过在关外的地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势力需要土蛮和明军联盟守城的地步。
察哈尔和外喀尔喀的互市也在这里,唯一不准许来大宁三卫互市的,只有和后金结盟的科尔沁部落。
对于蒙古人来说、和汉人都打来打去几百年了,势力衰弱的时候,服软也并不奇怪。
漠北、漠南、漠西各部蒙古,又不是第一次当明朝小弟,当年永乐扫北的时候,不就一大群人都接受册封了吗。
就算是俘虏了明朝皇帝的漠西瓦剌也先,之后还不是乖乖的接受了册封。
所以仔细想来,服软汉人并没有什么的,等实力强大的时候再打就是了。
倒是相比汉人,服软女真的部落才会被人嘲笑,就好像现在的科尔沁部落,所有人都在嘲笑他们一样。
可尽管这么说、但每当土蛮五大部的贝勒见到逐渐繁华起来的大宁三卫时,心中还是有些痒痒。
尤其是在满桂几天前带走了六千骑兵后,这个心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