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必然是皇明上朝对我们的不信任,我们必须要恢复皇明上朝对我国信任才行。”
码头上、身着朝鲜整一瓶官服,发须皆白的领议政郑仁弘对旁边身着明朝郡王常服的李珲开口,而李珲也正是眼下朝鲜的国王。
根据明代制度规定,朝鲜国王虽叫国王可在明朝皇帝眼里只是郡王,所以朝鲜国王服饰,大多是明朝皇帝赏赐的郡王服饰,倒也不属于僭越。
至于所谓的领议政,则是朝鲜模彷明朝内阁制度而出现的官职。
在朝鲜国王下面,有辅左机关议政府,其首领为“领议政”,俗称“领相”。
领议政之下为左右议政,俗称“左相”和“右相”,与领议政同为正一品。
议政府之下有六曹,相当于明朝的六部。
其长官称判书,相当于明朝的六部尚书,除了制度外、朝鲜的律法也是使用大明律,甚至连军事屯垦制度也是完全套用。
因此明朝官员来到朝鲜后,并不会因为官职的复杂而头疼,因为这不过是明朝的翻版罢了。
由于朝鲜之役,朝鲜官员和百姓对明朝都有极大的好感,甚至多次写下“再造藩邦”,而杨镐作为当时朝鲜之役时的主战派,虽然实力不行,但架不住舆论的推动。
他在朝鲜的地位,仅次于万历皇帝,甚至为万历皇帝立庙时,都要将杨镐的画像放入庙中。
因此、杨镐的到来,引起的是整个京畿道百姓都前来夹道相迎的场景,十数万百姓在汉江两岸眺望大船,试图看到他们心中的“英雄”。
百姓和文武官员都十分高兴,但唯独有一人高兴不起来,那就是朝鲜国王李珲。
尽管他的脸上尽量的摆出笑容,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面具”罢了。
没有哪一个王会愿意头顶突然多了一个能和他平起平坐的人,如果这个人的声望比他还要高,那就更让人头疼了。
偏偏杨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而这样的一个人,还被明朝以巡查为由,派来了朝鲜,一副要常驻的模样。
这就代表、日后他李珲头顶,就一直有一个等同于太上王的男人了。
“砰砰砰!
!”
火炮齐鸣,一时间震动的让在岸边的朝鲜君臣、以及无数百姓畏惧缩了缩脖子。
彷佛是警告、又像是喝彩一般,由十四艘新式武装货船组成的船队抵达了汉江码头,来往的民夫都不需要官员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