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杨都给事中这边请”
当太监的声音响起,杨涟才回过神来,作揖回了一礼,跟着对方走入了勖勤宫之中。
这一进入勖勤宫,杨涟便看到了坐在书房位置上,端着一碗燕窝的朱由检。
距离杨涟上次和朱由检见面,已经过去好几个月,步入十二岁的朱由检,比之前看上去成熟了一丝,皮肤也坳黑了许多。
“给杨都给事中看座吧。”
朱由检头也不抬的说着,而陆文昭也连忙让人抬来椅子,杨涟见状作揖表示感谢,随后坐下道:
“殿下监国、叶阁老让我来请殿下前往文华殿处理政务。”
“不用了,这里就挺不错的,有处理不了的奏疏就发过来就行。”朱由检回绝了叶向高的提议。
他知道,叶向高也就是走一个过场,而这个道理,不止是他知道,杨涟也知道。
因此、杨涟没有催促朱由检,而是对朱由检道:
“殿下以为,我们不能成功吗?”
他的话,显然是在问东林党这个体制,和他们这群人所想的变法。
他之所以问朱由检,便是看到了朱由检改变大明的一步步。
去年的十月,当朱由检告诉他,只有朱由检他自己才能改变大明的时候,杨涟只是轻嗤。
但一年过去,朱由检接连做了多少件大事,而东林党呢?
好不容易汪应蛟想出一个降低农民负担,为明朝增加赋税的新政,结果还没推行,就胎死腹中。
加上东林党内部的不团结,种种事情,让杨涟心力交瘁。
他想知道、他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新政,为什么推行不了,为什么那一个个口口声声说要让大明中兴的官员,却在权力和白银的面前纷纷低头。
他心中有太多疑惑,他想知道,为什么朱由检能判断对那么多时局变化,利用时局来扩大皇权,而东林却屡屡受挫。
“我早就说过了”
朱由检吐出一口气,目光平澹的看向杨涟,四目相对的缓缓道:
“东林之中,藏污纳垢,比起五党不遑多让,依靠这群人,你们能干成什么事?”
“我并不否认尔等的新政,对于大明来说是造福百姓的一件壮举,但新政为什么推行不下去?”
“每每推行新政,尔等内部先自乱阵脚,舍不得那一笔笔的“润笔”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