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
就藩的速度,取决于文臣势力认为藩王的威胁程度。
眼下的朱由检,赫然已经达到了齐楚浙宣昆五党抱团的程度了。
只要朱由检就藩,那无异于是断了皇帝一臂。
但想要调走朱由检,首要面对的就是北直隶和山西、辽东的三十多万大军。
能与这股势力对抗的,便只有地方权力和官员数量了。
只要牢牢掌控地方和官员、“民心”,皇帝即便想要调兵再打一次天下,却也根本不可能实现。
双方一旦撕破脸皮,文臣便可以断漕粮和赋税。
哪怕御马监的赋税可以撑起三十多万大军一年不停的征战,但打下了城池后,还需要人治理城池。
这里的治理官员,便成了一个问题。
没有自己的人,便只有用曾经有着身份的官员子弟,而他们一旦上位,但凡只要有一个人断了粮草供应,几十万大军就要在前线饿死。
便是用自己的官员,或者用兵马来镇守城池,但城中的豪强士绅只要振臂一挥,数以千计的佃户就会被裹挟而乱。
除非皇帝能在北方数百个县,分别都留下成百上千的兵马。
不然、只要有一处薄弱,千里之堤便会毁于蚁穴。
这便是文官能携势而压皇帝的原因之一,至于皇帝会不会动兵直接一边攻城,一边屠戮豪强士绅?
这点文官们更是不用担心,因为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全天下的豪强士绅,甚至大地主、中小地主倒向他们。
只要战事拖久,慢慢的、朝廷的军队就会被地方所拖垮。
所以、能击垮一方势力的,往往是另一方新崛起的势力,与前势力不沾一点边的势力。
这势力必然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班子,而眼下皇帝的班子中,还缺少的就是官员和地方支持
庭院之中的主要浙党大臣纷纷眯了眯眼,脑中不停的在盘算。
按照朱国祚的话,那就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必须牢牢把控着地方势力和官员出身的问题。
“难熬啊”
想到朱由检的年纪,一群浙党官员就跟吃了屎一样的难受。
眼下浙党官员,大部分都是从嘉靖年间,隆庆年间熬过来的,基本都五六十岁了。
五六年时间,朱由检指不定都能熬走他们一批人了。
眼下整个大明朝,最希望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