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让经济运转起来。
百姓有钱才能交赋税,才能在皇店消费,总不可能单单指望田地的粮食,就让他们养活一家老小吧?
例如这造船厂,数千民夫是多,但每个月也不过支出四千多两。
可就是这样的支出,便能让数千个家庭的收入超过一年务农的时间。
朱由检以后要走海运,首当其冲就要解决百万漕工的生计问题。
裁撤卫所发田可以,但只能养活少部分人,而大部分人,就可以靠造船厂了!
旱情爆发后,大明的粮食缺口是数以千万石、乃至上亿石的缺口。
便是用五千料货船,也顶多一次性运回上万石,那么最少需要数百艘这样的船只,才能保证海运运粮。
更不要提,朱由检还要向外开拓,移民大琉球、安南、缅甸、南洋、东北了。
走海运是成本最低的,而这就需要足够多的船。
建造一艘上千料的货船可以让数千民夫渡过漫长的冬季,让他们在冬季有收入。
那么、如果大明每年都要下海数百艘上千料,乃至数千料的大船,那别说百万漕工,便是数百万漕工的生计也能解决!
天津、登来、金州、淮北、松江
这些地方如果成立一个船厂,贸易量足够大,单独一个就能解决十数、乃是数十万民夫的生计。
国富而民弱不可行,民富而国弱也不可行,只有维持平衡才可以,但平衡之下,需要确定富的是民,而不是豪强劣绅!
“天津的船厂继续找地方扩建,建立船坞上百也不是不可,上百船坞要足够容纳数万人,乃至十数万人劳作。”
“至于民船的数量,先建造千料十艘,二千料三艘,三千料一艘,不要求全部成功下水航行,但至少要累积经验。”
朱由检放下了狠话,原因还是因为他经过了解后才发现,明代建造木船是真的便宜
>
哪怕是上千料的大船,加上数百民夫、上百工匠的工钱,原材料,也不过一千四五百两罢了。
尽管换算之后,也不过是三百多吨位的货船,但这个价格依旧可以接受。
至于二千料和三千料大船,也不过二三千、或者四五千两罢了。
建造的货船够多,积攒的经验就可以用到风帆战列舰上。
朱由检甚至已经想到了,当荷兰人远道而来想着入侵时,迎面碰上大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