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先回京城了。”
“是嗯?”听到这话、孙应元先应下,随后一愣。
这是什么意思?刚来一个时辰就要走?真的是为了来看木头?
“万岁、车舆已经准备好了。”
孙应元还在思考,魏忠贤却迎了上来,随后护送朱由校走出了水邬,上了车舆后,在一千五百大汉将军的拱卫下,向着京城返回。
孙应元见状、知道了皇帝没有开玩笑,因此连忙调集武骧和腾骧卫,让他们弄来足够的圆木,用来推动三十根重达数万斤的柚木。
与此同时、孙应元也叫人送信前往了燕山大营,而当朱由检拿到信件时,脸上只是轻笑,并没有说什么。
旁边的王承恩见状,便开口道:
“殿下、万岁难不成真是为了那三十根木头才去的天津吗?”
“是、也不是。”朱由检笑着起身道:
“皇兄是为了木头不错,但更重要的,还是试探文臣们对他出宫的反应。”
他清楚、自家皇兄不愿意被锁在紫禁城中做金丝雀,他渴望外界。
以前皇权还不够强大,他自然是不敢出来的。
但眼下、经过近一年的布置,顺天府和永平府可以说是皇权畅通无阻的地方,而自家皇兄手中更是有皇城三卫和大汉将军。
这么一来、即便没有十六卫军和十二拱卫营,自家皇兄也有了能和文臣谈判的兵权。
更别说,如果加上十六卫军和十二拱卫营了。
因此、这是一个试探,试探皇帝能不能随意出宫、出京城。
这种试探是不得了的,因为大部分皇帝之所以不能体验民间疾苦,便是因为走不出皇城。
那些后世所谓的微服私访,大多不过是笑谈罢了。
能走出京城的皇帝,大部分都对兵权有着一定的掌控力度。
明朝自从朱瞻基之后,便只有朱厚照能随意乱跑了。
其他皇帝出皇宫的记录都少得可怜,并且就算是朱厚照这样的乱跑,也建立在文官的控制下。
就比如文臣不让朱厚照过居庸关,那朱厚照就过不去。
但朱由校不同,只要他一句话,天下哪里、朱由检都能送他过去。
这就是皇权有了兵权配合之后,所能释放的威慑力。
皇帝是道义,是名头,兵权是拳头。
道理讲不服,就用拳头打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