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说不通呢。”总旗官头疼的不行,而这时士卒也见到了策马而来的陆文昭和朱由检。
“殿下!”总旗官带着南门的士卒作揖,而朱由检则是道:
“这是怎么回事?”
“回殿下、这群人是从陕西来投军的人,不过他们年纪不到,因此没有投军成功,故此在这里闹了起来。”
总旗官解释,而旁边那群衣衫褴褛的人一听到殿下二字,立马就跪了下来。
朱由检看向了先前理论的那少年,笑着道:
“你倒是有意思,年纪不到还敢理论?”
少年低着头、不敢出气,而朱由检见状更是笑道:“怎么?只敢与他辩论,却不敢与我?”
“说说、你叫什么名字。”
“俺叫李鸿基,陕西米脂人,旁人称呼我为黄娃子。”少年终于开了口,不过这一开口却让朱由检眉头一皱。
李鸿基、这可不是李自成没有起义前的名字吗?而且这少年还是陕西米脂人,和李自成一样小名黄娃子。
“懂不懂得刀枪棍棒?今朝年岁几何?家中有什么人?”
朱由检之舒展眉头询问,而这李鸿基便开口道:
“俺父母在米脂勉强有二亩地,俺二弟在家给一个举人放羊,家里养不活人,听说参了军有十亩地,家属每人三亩,所以就带着我三弟来了。”
说罢、他伸手拉着旁边的一个十岁小孩。
那小孩有些害怕,紧紧抓着李鸿基的手,这一幕倒是让朱由检回想起了记忆中自家皇兄抓着自己手的场景。
说实话、朱由检并不恨李自成。
毕竟在历史上、就李自成的经历来说,完全是被必反的。
年幼丧父母,入寺庙被赶了出来,随后给本邑艾姓地主牧羊度日,随后父母二弟相继离世,只能前往银川作为驿卒讨生活。
结果差事还没做几天,因为崇祯精简驿站,而李自成又恰好丢失公文,导致被裁撤。
生活已经这样,李自成却不怪朝廷,只觉得是自己大意才导致丢了饭碗。
好不容易从银川回家,又因为陕西大旱,粮食收不上来而欠了债。
因为还不起债,李自成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
本来以为是发配,结果要死人,李自成的亲友就把他救了出来,随后李自成为了报仇就杀了艾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