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事轻的便在当地直接斩首,重的则是送往京城,当街斩首。
当然、如果杨涟觉得桉件很轻,那么就老老实实按照之前的圣旨所说,带着浙兵押运秋税和加派银北上京城就行。
两种选择摆在了他的面前,而按照杨涟的选择,他自然是
“陆同知!”
接过中旨的杨涟,在其他人还在犹豫时,果断喊了陆文昭,而陆文昭也微微颔首。
“万岁中旨在此,由本官接旨,请问陆同知、可敢继续追查淮北大饥?”
“自然!”陆文昭点了点头。
中旨是杨涟接的,杨涟都敢,他陆文昭没有什么不敢的。
说白了、杨涟倒下有东林党帮扶,陆文昭有朱由检、朱由校帮扶。
只要文官一系有人帮陆文昭说一句话,陆文昭就不可能受责罚。
哪怕杨涟倒了,旁边还有左光斗呢。
因此这个局面、再怎么坏,都坏不到陆文昭头上。
所以他才直截了当的回应杨涟,而杨涟见状、更是直接举起中旨道:
“接陛下圣旨,请陆同知追查淮北大饥背后主事,将所有犯事粮商一并追拿归桉,查抄犯事粮商家产,证据确凿者交由刑部。”
“领命!”闻言、陆文昭也就能放开手脚了。
只是在他们说完,左光斗才开口道:
“还是先调浙兵北上,这样比较保险一点。”
“不用、等浙兵北上,这些人早就有了准备,眼下要做的就是趁乱将他们纷纷缉捕归桉,从犯在各县菜市口斩首,重犯押送京城斩首。”杨涟先回答了左光斗的问题,又对左光斗交代道:
“请遗直书信伯钦,快马北上,前来审讯这些不法粮商、士绅。”
伯钦、这是前些天朝会时,朱由校重新复起的官员之一,东林党人、刑部员外郎顾大章。
顾大章虽然是东林党人,但家乡却是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因此按照顾大章接到复起的吏部调令到现在,对方应该还没有前往顺天。
眼下直接凭借顾大章的刑部员外郎身份,加上杨涟都察院和吏科的身份,就可以简单形成二司会审,直接定罪,将所有在淮北就对所有违法乡绅现场审判,最后抄家充公,缓解淮北大饥。
杨涟的想法很好,左光斗听后也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我这就书信伯钦。”
说罢、他转身走回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