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便饭,触怒天颜不可收拾面临人头落地风险的事也做了不止一次。
就算徐家人再如何了得,也不可能每次都靠武艺过关,之所以能保全性命很多时候确实和运气有关。
毕竟国乱思良将,乱世之中尤其如此。
不管天子被徐家人气到哪种地步,一旦自己面临险地甚至面临丧师倾国的边缘,就还得指望徐家人救命。
自古来功高莫过于救驾,徐家就算惹再大的祸事,有了力挽狂澜之功,甚至救下天子性命,之前的罪过也只好一笔勾销。
大争之世豪强并起,胜负生死往往只在须臾之间。
或许只是一个念头或是一次抉择不当,结局便是败亡。
乃至完全可能通过一场大战,实现强弱逆转盛衰变化。
正因为徐家人有这么一份逆转乾坤的本事,才能一次次逃过惩戒,直到大隋一统天下四海升平,徐卫便逃不过死劫。
如今的李渊情形和当日的杨坚或是宇文氏并不相同。
虽说大唐眼下还远远没到一统天下的地步,但是也不至于行走在刀尖上,随时可能面临败亡下场。
正如李渊所说,从占据长安控制潼关的一刻,李唐王朝就已经占据了大势。
在徐乐携玉玺回归后,这份大势就更加稳牢。
与天下群雄相较,李渊已经拥有了四成以上的胜算,而其他人充其量不过是一成两成甚至连半成都不到。
李渊这次对待徐乐的态度如此强硬,甚至八千玄甲骑的表态都不曾让他改变心意,与这种大势也脱离不了关系。
不过这天下终究还不曾一统,四海豪杰中也不是没有能和李渊一较短长的人物,其中最为出挑也最让李渊忌惮的,便是昔日大隋蒲山公如今的瓦岗首领李密李玄邃。
辽东李氏四世三公门第显赫,李密本人文武双全乃是当世一等一的豪杰,不过这些对于李渊来说还都算不了什么,真正令他担心的还是李密麾下那支瓦岗军。
这支由绿林豪杰以及难民、游侠组成的队伍,与当今天下各路英雄麾下的部队完全不同。
他们有着自己的战法,也有自己的韬略。
这些谋略战法不载于任何兵书战策,也没人能够教授传承,全是江湖中人刀头舔血的岁月中,自行揣摩而来。
七零八碎不成体系,于军中将领而言,只能算是野路子,不被正统武人所重视。
再说历来都是官兵占据上风,盗贼最多就是欺负百姓,不具备和正规军正面作战的能力。
是以没人会在意盗贼的战法,也不会认为一群响马能够抵抗正规鹰扬。
然而自从李密加入瓦岗军之后,这支队伍的情形陡然一变,已经从昔日的散兵游勇盗贼响马,变成了天下有数的强兵。
他们那上不了台面的战法经李密改造、完善,已经成